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初心·使命”大家谈·学习心得

党员干部的“三观”与“三虚”

贵州省遵义市委组织部 向廷玺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在古代,无论是朱熹的“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还是程颐的“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又或是老子的“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都始终强调以民为本、顺应民心的国家治理方式。曾经繁荣昌盛过的封建王朝,无一不是注重人民、爱护人民。最终走向灭亡的,无一不是背离人民、轻视人民,历史印记已经反复证明,脱离人民必将被人民所抛弃。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上下高度重视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员干部把群众冷暖安危放在第一位,坚决执行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就要求各级党员干部牢牢树立正确的“三观”,不做“三虚”干部。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不慕虚荣。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为公为民,这应当是每一名党员干部懂的基本道理,但偏偏就有人把权力当成自己“神通”,利用公权办私事、谋私利。有的党员干部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大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爱慕虚荣、贪污受贿,为他人输送利益,极大损害了党和国家、人民的利益,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疏远了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作为党员干部就要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不能以权谋私,更不能假公济私,要坚持“权为民所用”的信念不动摇,树立起正确的权力观,不打权力的“小算盘”,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务虚功。“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作为党员干部,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不务虚功、注重实功,在“实”上下功夫才能真正造福于民。但在现实工作中,政绩观“错位”的党员干部不在少数。有的奉行“政绩至上”的为官原则,一心把政绩当成自己升迁的跳板,不顾地方实际,举债上大项目,大搞特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有的在政绩上搞“假把式”,工作数据“掺水造假”,报喜不报忧,掩盖矛盾和问题,置群众利益于不顾。这些“错位”的政绩观已经偏离正常轨道,必须及时“纠偏”。党员干部强化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弄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命题。要坚持强调实干、注重落实,在政绩上来不得半点虚假。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要想着走“一步登天”的捷径,把心思用在“多干事”“真干事”“干实事”上,才能干出经得起党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树立正确的事业观,不图虚名。“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为官从政者,不能贪图虚名,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干事创业才有动力源泉。在工作中,有的党员干部对待事业保持“佛系”心态,在工作位置上不担当作为、不主动干事、不求上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碌碌无为、浑浑噩噩。还有的则是把事业当作追逐“虚名”的手段,把官职时刻挂在嘴边,喜欢前簇后拥“摆架子”,把“虚名”当成终生追求。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就要坚持对党充满忠诚、对人民充满感情、对事业充满责任,干事创业始终以人民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硬道理,全身心投入事业当中,立足岗位开拓创新、务求实效,一心一意帮助群众办好事、解难事,做让党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新时代好干部。

  正“三观”,才能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不“三虚”,才能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发布人:乡下干部 发布时间:2020-5-26 11:53 收藏 阅读人次:9026

初审:李爱国 编辑:余元潇 责编:亦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