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拜读了我省组织干事李思琦写的
《写给“你”》的一文,她把自己加入基层公务员队伍的以来的感悟、未来的目标用诙谐有趣却饱含思想情感的文字记录了下来,让我感触颇深。我想,刚到新岗位负责材料撰写的我也应该静下心来,好好审视自己,对过去十年来与材料“纠缠”的日子做一个总结回顾,帮助自己快速融入新岗位。
应该说,材料是我成长的“磨刀石”,十多年来我在不断写材料的过程中磨练意志、锻炼思维、提升自我,可以说是其苦多多、其乐融融。我在10年前,通过在县级媒体写一篇篇豆腐块的小文章,被我的组织委员“相中”,实现了我的“组工梦”,从此便与材料有了“不解之缘”,包揽下党建口的领导讲话稿、信息宣传稿等各类材料撰写任务,在材料的“折磨”中“快乐”地成长;就这样坚持6年后,因在竞选中写好一篇脱贫攻坚调研材料成功走上副科岗位;一年后再次进入组工系统,又再次使出“浑身解数”写材料,4年的时间里在省市县媒体上稿各类稿件500余篇;去年,被聘为全市网评员开始学习撰写网评,在一次次不被推荐打击的几乎要“趴下”,又在偶尔被编辑推荐和点起“小火苗”的鼓励中重新站起,饱尝了写材料的苦与甜。今年,因全市“优秀网宣员”荣誉称号,我被评为优秀公务员;本月,又调到县政协负责材料撰写工作,开始了更漫长的与材料“打交道”的日子。
我的经历算不上成长的成功经历,但的确与材料有着不解之缘,回顾一路走来的“心酸苦闷”,没有什么好的经验,只梳理出“三忌”,供自己与大家共勉。
与材料“纠缠”,忌“心急就吃热豆腐”。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只有达到一定的火候和时间,才能吃到熟透的豆腐。写材料更是如此,只有做好充足的熟悉情况、准备素材、构思框架等准备工作,才能做到文思敏捷、笔酣墨饱;切忌一接到“指令”就“激动”地急于动笔,图急赶快,没想明白事情来龙去脉,没有构思清楚文章的框架脉络,毛毛躁躁写出的材料只会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累了自己、糊涂了别人。
与材料“纠缠”,忌“管中窥豹只见一斑”。北宋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一诗中写道: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把握全局。作为机关公职人员,写出来的东西是代表一个单位、一个机构、一个机关的意见,在撰写材料过程中不要受自己的职务职级限制,要站到应有的高度去思考问题,去撰写有见地的材料,要通过换位思考,站在阅读者的角度去修改,写出有思想、有温度、有感悟的好材料。
与材料“纠缠”,忌“拔出萝卜带出泥”。拔萝卜的时候,和它有相依相存关系的泥土就会被带出一些。然而,写材料却不能东拉西扯,拖泥带水,那样只会造成主题不突出、观点不明确,让人不知所云。因此,在写材料的过程中不断养成良好的文风,学会取舍,有详有略地使用素材,有侧重有技巧地表述,该长则长、宜短则短,不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不把浅显的东西深奥化,不弄虚作假、不故弄玄虚,用简明干练的语言,准确地表述。
写下这篇材料,是想鼓励自己:写材料的路注定是辛苦的,既然选择了,那就坚持朝着岸的方向努力,相信只要态度方法得当,就一定能抵达胜利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