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祛除五种“痼疾” 配好五种“良剂”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浪卡子县卡热乡人民政府 王摇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改进帮扶方式,倡导多劳多得,营造勤劳致富、光荣脱贫氛围”。当前在抓好脱贫攻坚干部结对帮扶工作中,绝大多数仍是简单地送钱给物,难以真正解决群众的“思想贫瘠”和“精神贫困”。在做好结对帮扶工作中要持续用力,精准发力。祛除五种“痼疾”,配好五种“良剂”。

  不要“一转了之”,要“经常走动结亲戚”。有的帮扶干部来到“亲戚家”,“摆个姿势、拍几张照片、简单聊几句、群里发几张照片”,打完这一套“组合拳”,就表示结对帮扶工作已经开展。来到“亲戚家”就要像来到自己家,不要拘泥,不能畏手畏脚,要了解“亲戚”享受何种政策、能拿到什么资金。“亲戚”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要多向“亲戚”讲解以实际事例为支撑,通俗易懂的扶贫政策相关知识,让“亲戚”知道恩从何来、恩向谁报,要使“亲戚”真心做到“感党恩、听党话、永远跟党走”。

  不要“只做样子”,要“人到心到交朋友”。部分干部开展结对帮扶工作静不下心、沉不下气,只是简单地送点钱、给些物。要坚持把结对帮扶工作当做事业来抓,要抓出成效、抓出感情,与“亲戚”坐一条板凳,以心换心,把群众当作家人,多唠唠家常,多听听心声,“亲戚”才会敞开心扉说心里话。只有真正了解“亲戚”之所想、所急、所需,能当场解决的要即刻回复、解答,真正做到为群众排忧解难。

  不要“高高在上”,要“平起平坐当家人”。少数结对帮扶干部仍存在“官老爷”架势,觉得同“亲戚”之间差距很大,没有共同话语,摆不正自身位置,实际是背离了党和政府的宗旨。与“亲戚”同吃、同劳动、同学习,永远记牢公仆身份,少一些矫情、多一些倾听,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行动,方能拉近与“亲戚”间的距离。

  不要“笼统含糊”,要“一人一策想法子”。一些结对帮扶干部以工作忙、抽不出时间、谈不拢、聊不来为由,开展结对帮扶工作的次数少,甚至出现了让他人代替开展结对帮扶等问题,归结到底还是思想信念不高,党性觉悟缺失,宗旨意识淡化。开展结对帮扶工作,要了解“亲戚”致贫的主要原因,要知道“亲戚”家经济收入情况,要掌握“亲戚家”主要作物和牲畜数量,对“亲戚家”存在的困难要心中有数。

  不要“空挂虚名”,要“真金白银得实惠”。还有的干部“眉毛胡子一把抓”“一刀切”,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搞形式、走过场。不仅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坚持就近就地原则,帮“亲戚”想法子、出点子、搭架子、铺路子,扶贫要扶志更要扶智,填补“亲戚”致富漏洞、盲区、死角;而且要让“亲戚”想致富的脑子装起来,心里热起来,身子动起来,提高“亲戚”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不辱使命、不负韶华,时不我待、只争朝夕。脱贫攻坚越到最后,就越要在思想上“绷紧弦”,在行动上“拉满弓”,决不停顿、决不大意、决不放松,付出的努力决不能功亏一篑、付诸东流。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发布人:小王先森 发布时间:2020-6-1 18:06 收藏 阅读人次:3424

初审:吴晓 编辑:水见文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