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绽放在木里藏区的“格桑花”

攀枝花日报社记者木里县雅砻江镇尼波村综合帮扶工作队队员 谭建红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站在卡杨公路上,奔腾的雅砻江如巨龙般奔腾着一路向前;江对岸,绿意盎然,藏式风格的民居散落在青山绿水间,显得格外静谧宁静,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里是凉山州木里藏族县雅砻江镇尼波村,曾经典型的深度贫困村。在脱贫攻坚的大潮下,今年,成功撕下了“贫困”的标签,贫困发生率降至0%,村民在物质上和精神上更显富足,幸福感越来越强。

静谧的村庄

  休闲好去处 休闲学习两不误

  从镇政府出发,宽阔平坦、干净整洁的通村硬化路沿江而行。行驶约4公里,“尼波村民俗文化坝子”的标牌映入眼帘,格外醒目,蜿蜒的硬化路一路向前,延伸到每家每户家门口;走进村委会,平坦宽敞的民俗文化坝子里,安装着各种健身器材、乒乓球台。

  “以前干完农活,要么三五成群一起聊天、要么聚在一起抽烟喝酒。”谈起近年来的变化,尼波村大坪组村民奶江拉初感慨良多,五年前的尼波村委会只有几间破旧的房屋作为办公室,活动场所更是想都不敢想。如今,超过300平的民俗文化活动坝子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平台;2018年以来,村文化活动室新增了移动音响、电子琴、二胡、笛子等乐器设备,并配备光伏太阳能。村民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娱乐节目,更加注重文化素养的提升。每当夕阳西下,大家不约而同地来到村委会,伴着极具民族特色的藏式歌曲,舞动着属于村民心中的舞蹈,哪怕动作还有些僵硬,脸上却始终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村委会一楼一间约50平的房间,承担着村文化室兼村委会会议室的功能。室内的书架上,分门别类摆放着2000余册书籍,生活类、综合类、科技类、文化类等各类图书为村民提供着一道道精神“美食”。“村部文化活动室的书既多涉及面又广,我每周末都要到村部来借书,真方便!”村民拉姆高兴地说。

平坦的通村路

  生活真方便 上学看病家门口

  村委会里,“尼波幼教点”的牌匾格外醒目。室内,课桌摆放整齐,活动区、学习区等分区明确;教室一角,各种教辅设备、游乐设施摆放有序。每年开学期间,这里总是充满欢声笑语,幼儿教师带着孩子们或做游戏、或教授古诗儿歌,细心地为孩子们打开一扇扇知识的窗口。“往年,每当孩子达到上学年龄,就送往5公里外的镇中心校就读。”村民杨保青感慨道,“学校就在家门口,接送方便,还不耽误干农活、外出务工,省心又省事。”

  幼教点旁,村卫生室大门常开。诊疗室内,诊疗设备、常用药品一应俱全。为织牢贫困群众健康防线,尼波村建成了村卫生室,并常年配备村医。“原来走镇中心医院要走一个多小时,现在走到村卫生室只要几分钟,有个头痛脑热的,在村里面比较方便。”村卫生室不但可以治疗伤风感冒等小病,还可以量血压、测血糖等。除此之外,慢性病的监测、常见病的诊断、小孩接种育苗等常规检查,也可在村卫生室就近解决。

  腰包鼓起来  生活越过越滋润

  曾经,道路不畅、网络不通一度成为百姓心中的痛。“要致富,先修路”的观念深入人心,村两委严格落实“交通先行”理念,下好交通扶贫“先手棋”,累计投入400多万元,打通主动脉、布好支线脉、遍布毛细血管。曾经下雨路滑、天干起灰的羊肠小道变得便捷畅通,村里10万斤的松茸、野生菌等土特产可及时发往全国各地。

  村集体经济是助农增收的有效途径。尼波村坚持思路创新,不断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培植农业主导产业。在尼波村海宝专业合作社的主导下,共盘活土地30余亩,先后把种植珍红海椒、发展魔芋产业作为村集体经济。如今,尼波村集体经济发展珍红海椒8亩,种植魔芋28.17亩,共带动27户农户种植珍红海椒35亩、带动71户农户种植魔芋121.83亩。

  全村主导产业实现了零的突破,农户人均收入也从2018年的4000多元增长到9118元。“这些年,随着脱贫力度的加大、大型项目开工,我们的腰包慢慢鼓起来了。”建卡户紫六斤乐呵呵地说,相信今后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来源:“共产党员”微信公众号)
发布人:党娃 发布时间:2020-6-4 09:14 收藏 阅读人次:2533

初审:姜桃 编辑:马小哈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