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三顾茅庐”:我和老杨的今世“房”缘

重庆市秀山县洪安镇人民政府 田鹏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老杨这户贫困户就交给你了,他家是住在半山腰上的,需要劝他搬下来住,你好好搞,有什么不懂得可以问我。”刚入职不久,组织上便交给了我扶贫任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我,当天下午便在驻村第一书记带领下,信心满满的来到老杨家中,“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搞定个贫困户还不是小菜一碟?”

“初顾茅庐”:四目相对两相难

  老杨家住在新田沟村的半山腰上。通过和村干部交谈了解到,老杨家虽然有一个儿子,但是还在服刑中,家里只剩二老,收入全靠政府的低保兜底。去老杨家的入户路长满了杂草,穿过这条充满“生机”的小路,一眼看到的便是老杨家的住所,陈旧简陋的木房,长满青苔的院子,只有院子边上的篱笆是用竹子新做的。虽然之前了解了很多关于贫困方面的事情,但是今天真的来到他们的家中,心里还是带着淡淡的忧伤。老杨刚从山上务农回来,见我们来,非常热情。我连忙表明了来意,拿出之前准备好的资料,照本宣科的和他讲政策。我从环境、饮水、用电一直讲到交通,详细讲解了搬离这里的好处。他也只是“嗯嗯”回了我两声,不说同意,也不说拒绝。我看着他,他看着我,好不尴尬。我只好灰溜溜的撤退,带着挫败感结束了我的第一次走访。

“再顾茅庐”:三寸之舌解心结

  回去后,我请教包村领导和村干部,仔细研究了症结所在,才发现老杨不是不愿意搬,这里面另有隐情。老杨的儿子在监狱里改造了十多年,明年就要出狱了,二老怕儿子一时无法适应新的生活,加上搬迁后他们只能享受两人的搬迁住房。“我们两个老人都是靠共产党养着,没什么积蓄,不想再给共产党添麻烦了。他刚出来需要一段时间适应新生活,我们只是想暂时给他一个熟悉、安稳的住所,之后再让他出去打工慢慢挣钱。”可怜天下父母心。我立马把详情向领导汇报,领导高度重视,对于脱贫攻坚工作从不含糊。“按政策,他们只能享受到两人的搬迁住房,考虑到二老想和儿子生活在一起的心情,修建三人面积的住房又会超额违反政策。大家想想有什么对策?”“社会扶贫网啊!”正当大家为超额费用发愁时,我突然灵光一闪,连忙去发布了一条需求。在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加上政府和村上的捐款,零零落落凑齐了超额费用。凑齐费用后的第一时间我就和老杨联系,向他说明了具体情况,老杨也终于打消了顾虑,同意搬迁。

“三顾茅庐”:两厢情愿展笑颜

  几个月后,当我再去老杨家时,新房已经修好,老杨和老伴已从半山腰搬下来住了。老杨是个勤快人,在新修的房屋前后开垦出菜地,种上了新鲜的蔬菜。见到我时,他脸上洋溢的幸福的笑容,没有刚见面时的惆怅。老杨拉着我的手,止不住给我道谢:“感谢共产党,不仅解决我生活的保障,还给我修了这么好的一栋新房,这下儿子出来我也放心了。我肯定让他好好工作,不谈作多大贡献,至少不再给共产党添麻烦”。离开老杨家时,老杨不管怎样都要送我一袋菜地里刚收成的白菜,目送着我乘坐的汽车渐渐远去。

  我是一名选调生,在成为选调生之前我也是一名贫困户,现在我成为了脱贫攻坚的一份子。正是由于自身从贫困户到帮扶干部身份的转变,让我有着强烈的同理心和责任感,能够深切的感受到“脱贫攻坚”四字带来的震撼。如今,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和攻坚拔寨的关键时期,让每一个贫困户真正享受两不愁三保障是我们扶贫干部的责任和使命,需要我们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以真抓促落实、以实干求实效,使扶贫不含糊、不偏差、不脱靶,答好脱贫攻坚这张时代问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发布人:畕朤 发布时间:2020-6-8 08:22 收藏 阅读人次:10082

初审:韦卡 编辑:余元潇 责编:文小汇 回复

112371网友bps5i5发布时间:2020-6-10 12:41

自我感觉作者语言朴实、结构清晰,简简单单就将整件事说清道明。然而文字简单,感情却不简单,字里行间还是感受得到脱贫攻坚的不易和扶贫干部的付出!

引用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