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参加牧民那达慕大会时,首次明确提出“蒙古马精神”。今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再次提到要弘扬“蒙古马精神”。这既是对草原人民的嘱托,更是对全国人民的激励。
作为“蒙古马”的诞生之地,内蒙古这片神圣的土地更是与“蒙古马精神”结下了“不解之缘”。
蒙古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的马种之一,它的体格不算大,平均肩高120~135厘米,体重267~370千克。但它们身躯粗壮,四肢坚实有力,体质粗糙结实,头大额宽,胸廓深长,腿短,关节、肌腱发达,被毛浓密,毛色复杂。它们不畏寒冷,生命力极强,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由于耐力超强,蒙古马常常承担着诸如驿站传书等特殊任务。一旦号令下达,它们就身载使者快速奔赴下一个驿站,任何恶劣气候和环境都抵挡不住蒙古马的步伐。
忠于职守、甘于奉献,旅途中、田间里、赛场上都能看到蒙古马付出的汗水。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经过时间的沉淀与岁月的洗礼,已经熔铸于内蒙古人民的血脉,也深深扎根在中国精神的内涵中。
“蒙古马精神”扎根于深厚的草原文化,成长于草原人民长期的革命建设历程中,形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度融合的智慧结晶,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精髓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具体体现。在实践中,“蒙古马精神”是坚定草原文化自觉、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重要支撑,“蒙古马精神”在广袤的内蒙古大草原散发着别样的光彩。
草原母亲都贵玛出生于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脑木更苏木一个普通牧民家庭。辽阔的草原和蒙古民族的豪放胸襟,铸就了她勇敢、坚忍、勤劳的品格。年仅19岁的她冲破世俗偏见,克服一切苦难,无私奉献了她的青春与血泪,勇敢地承担起照顾28名孤儿的任务。面对一群咿呀学语的孩子,一个未婚姑娘从喂饭、把尿做起,凭借坚强的毅力和全身心的投入,温暖了每一个幼小的心灵。有孩子生病了,她深夜独自骑马冒着凛冽的寒风和被草原饿狼围堵的危险,奔波几十里去找医生……所有了解她的人都被这份超越血缘、超越民族的母爱感动了。博大的母爱给予了都贵玛勇气和力量,在她的精心呵护下,28个孩子在艰难的岁月里全部活了下来。她是土生土长的内蒙古人,纯正的蒙古族人民,广袤的大草原孕育了强大的“蒙古马精神”,而草原母亲都贵玛用自己坚定地信念展现了“蒙古马精神”的强大力量。
蒙古马精神是“跑”出来的,亮丽内蒙古是干出来的。内蒙古自治区广袤的大草原给“蒙古马精神”注入了丰富血肉和内涵,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内蒙古全区各族人民弘扬“蒙古马精神”,创造了许多辉煌。上世纪50年代,我们是模范自治区;西部大开发以来,我们走在前面;进入新时代,我们的发展又获得了许多新成果。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多年来,现在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到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给我们内蒙古各族人民带来巨大鼓舞和无穷动力。
如今,内蒙古各族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潮流中迎难而上,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为建设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而努力奋斗;抢抓“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遇,逐步形成“北上南下、东进西出、内外联动、八面来风”的对外开放格局,为开启建设现代化内蒙古的新征程而努力奋斗。今天的内蒙古,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祥和,经济稳步发展,它壮如一批骏马,正以昂扬的姿态,奔腾在祖国正北方。
中国人民拥有伟大梦想,更拥有为实现伟大梦想而吃苦耐劳、实干苦干的伟大精神。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
人总是需要一点精神的,国家和民族更是这样。“蒙古马精神”是中国精神的一部分,它不仅对内蒙古有着指导作用、激励作用,同样也对全国各地有着指导和激励作用。今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艰巨繁重,再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做好全年工作难度更大、要求更高。我们更需要发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共同建设亮丽内蒙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奔腾不息的蓬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