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党务论谈

写文“勿以‘欢喜’论英雄”

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委办公室 陈倩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共产党员网一场观点PK“写文章该不该总写自己喜欢的”引发热议。笔者的观点是写文“勿以‘欢喜’论英雄”。如果“文”单从宏观来说,包括工作总结、汇报材料、调研报告……工作中产生的文字都称之为“文”,是工作职责,容不得个人情感“欢喜”论;但如果“文”指主题征文、心得体会、随笔漫谈、经验交流……无可非议,我们有绝对的主控权和主动权,写文当来源于生活,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的生活。

  其实,无论从体裁、程度还是工作缓急等区分,写文是在理论素养和实践基础上锻炼文字功底,厚植文学底蕴,在学中写、在看中学,用辩证唯物观来看待事物,用科学方法论来解决问题,需要我们更理性、更客观写,才能有更饱满的热情干事创业、沉着处事。

  跳出文字“圈”,“头脑风暴”不可少。文字是真实反映工作生活的载体,但如何“排兵布阵”“运筹帷幄”,让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必须要靠“写文人”头脑风暴的智慧和能力。前不久,我们区委组织部长在青年干部座谈会上说,学习之心和律己之行,二者不可缺一。从“写文人”的角度看,这就是要求少点“八股味”“公式化”,更是彰显了从文风会风着手,力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决心信心。跳出文字“圈”,向领导同事请教“文章智慧”,总结“专属”的“材料库”“素材库”,切勿让巧言“粉饰”、过度渲染令文章失去本真、本味,也勿为过分追求对仗工整,让空话套话“占了篇幅”。

  突破页面“线”,“格子块”不能有。坐在“格子间”办公,面对“格子形”电脑,敲着“格子块”文字……这些条条框框形成的思维桎梏,阻碍我们冲出“温室”、突破办公室的页面“线”。因此,写文要到“烟火气”最旺、“群众话”最多的基层一线去。有人说,写文在摆脱思维定势和撕掉“标签化”后,就会无从下手、东拼西凑、词不达意。这就是惯性写文隐射的畏难情绪,一旦处在新形势、面对新局面、着手新主题,就会闭门造车、毫无头绪。“写文人”要突破瓶颈这条“线”,在理论学习、实践历练中,大胆尝试、精雕细琢,在反复推敲检验中立得住、站得稳。同时要锻造攻坚克难、争先进位的“闯拼干”精神,在“越是艰险越向前”路上战胜困难和一切挑战,以期达到“妙手偶得之”的写文目标。

  画好聚能“圆”,“短板盲点”不能留。少一块木板,整个桶就不能蓄满水,同理,缺少某些内容,也可能使整篇文章说不清事实、触不到“地面”。“写文人”需要在剖根源、析全貌、解难题中充实“干货”,多涉猎不熟悉的领域,培养多种兴趣、丰富各类知识,提升整体综合素质,为成为写文“多面手”打下坚实基础。任何体裁都信手拈来、“下笔如有神”,是对长时间学习积累锻造的考察检验,多面开花、多向发力,决不是“一步登天”的易事。要成为基层“万金油”、群众“活字典”,既能“战”又会“督”,就要在“硬任务”和“软目标”上学会打好“组合拳”,强化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业务能力、写作能力、沟通协调力等,在摸索中前进、在前进中积累,“每天做一点对的事”,站好每一班岗、写好每一篇文、干好每一件事。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写文,无论是“命题”,还是“命心”,勿以“欢喜”论英雄,要从大局长远中谋划、客观理性中看待,才能不辜负“写文人”的赞誉。
发布人:不忘初心的mirror 发布时间:2020-6-18 11:27 收藏 阅读人次:4872

初审:吴晓 编辑:余元潇 责编:亦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