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经验案例

江西宜春:立足“三色”推进“三化”建设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委组织部 程元红 习小刚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推进“三化”建设以来,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载体,通过“打造红色名村、发展绿色产业、织密蓝色网络”等措施,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基层党建“三化”建设工作,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打造“红色名村”,传承红色基因。“七一”前后,位于宜春市袁州区新坊镇高富村的周赤萍将军陵园,一群群胸戴党徽的党员干部在这里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言;由宜春历史文化研究会、袁州区彬江镇党委联合编写的《三星口之战》一书及连环画出版,成为记录红色故事的又一力作……这是袁州区深入推进基层党建“三化”建设、致力打造红色名村的缩影。自2019年以来,袁州区将“三化”建设作为基层党建“一号工程”来抓,各个领域深入,逐个支部推进,使党的基层阵地逐步规范完善。在“三化”建设过程中,袁州区注重因地制宜推动红色名村建设,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红色名村示范点。对丰富的红色资源进行充分挖掘、保护、利用,出版革命故事书籍,修缮保护毛泽东旧居、列宁小学、红军医院等,同时结合秀美乡村建设、党员教育阵地建设和村民休闲场所建设,推进一批红色文化广场、英雄事迹展示馆、红军战斗纪念馆等。目前,全区已基本建成飞夺泸定桥勇士刘梓华家乡水江镇上洞村、三星口战斗发生地彬江镇三星村等一批红色名村,进一步传承了红色基因,激励大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通过红色旅游也带动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使昨天光荣的更光荣、过去先进的更先进。

  发展绿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绿色是自然的颜色,也是发展集体经济的“底色”。盛夏时节,穿行在袁州区新坊镇朱头冲山岭之间,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蜿蜒的水泥路和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青草绿树。在这背后,是当地发展草坪种植产业与“矿山复绿、还绿于民”的有机结合,《人民日报》等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在袁州区天台镇若演村石溪荷花种植基地,大地展现出一幅“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绿色画卷……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增强基层党组织自我保障和服务群众能力的坚实基础,也是“三化”建设的基础。近年来,袁州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着力打造中药材、宜春大米、袁州油茶、富硒脐橙等绿色产业,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省级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县,为建设生态经济强区提供了坚实可靠的绿色保障。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力,提高村级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袁州区今年重点扶持20个脐橙扶贫示范基地,每个基地面积30亩以上,通过脐橙扶贫基地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在袁州区寨下镇,已构建了“一村一品”的绿色产业发展体系,如塘下村发展“两花一石”乡村旅游项目,带塘村实施高产油茶工程,大宇村蔬菜种植,社溪村火龙果种植,马南坊村脐橙种植等,今年该镇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都能达到5万元以上。其中该镇的塘下村凭借清新脱俗的绿水青山“颜值”与富有底蕴的乡村文化“增值”,被评为“江西省水生态文明村”和“江西省百个最具乡愁村庄”,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旅游观光名村”。

  织密蓝色网络,服务提速增效。近日,袁州区西村镇西村村下坪组贫困户周德来,在查询村里的“三资”情况时感慨地说:“这真是个好东西,点击手机就可以看到我们村有哪些资源,村里的钱拿去干什么,一目了然。”老周口中的“好东西”,就是袁州区推出的“互联网+监督”平台。为有效解决民生等重点领域监管难题,袁州区探索建立“互联网+监督”平台,将惠农惠民资金、项目、政策等信息及时“晒”在网上,给权力装上“探头”,既助力全面从严治党,又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按照“一张网络联整体”的要求,袁州区强化资源整合,积极将“互联网+监督”“学习强国”等平台融入党建信息化建设,确保服务提速增效。如在湛郎街道建设了智慧湛郎信息中心,辐射7个社区智慧工作站,覆盖N部个人电脑、手机等智能终端,形成“1+7+N”工作模式,搭建社区智慧平台;在灵泉街道灵泉社区依托“宜春邻距离”党建服务微平台,探索群众需求在线点单,线下通过发动组织共建单位、驻片单位、公益组织、在职党员、热心居民等多方力量,组建志愿服务队,面对面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探索了一条“党建引领公益、公益促进党建”志愿服务新路径。今年,袁州区在建设街道社区治理信息化平台、下放49项审批权限事项的基础上,又梳理农村公共便民服务事项51项,制作服务指南手册,方便群众办事,赢得群众点赞。
发布人:在水一方 发布时间:2020-7-6 10:12 收藏 阅读人次:6388

初审:图南 编辑:水见文 责编:李一画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