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从“做文思豆腐”中悟理论学习之道

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溪南镇人民政府 郭素娇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文思豆腐是一道历史悠久、颇负盛名的江苏传统名菜,起源于扬州和淮安,始于清代。清人俞樾在《茶香室丛钞》中有记载:“文思字熙甫,工诗,又善为豆腐羹甜浆粥。至今效其法者,谓之文思豆腐。”文思豆腐的制作工序繁复,选料严格、清水养身、刀工细腻、火候精准,集之大成,故有成品软嫩清醇、入口即化的绵密口感。党员干部不妨从文思豆腐的制作中一窥理论学习之道,夯实理论功底,提升干事创业效能。

  备料必精挑细选、去粗取精,理论学习必过滤筛选、避虚就实。

  备料是制作文思豆腐的起步,也是关键,精选好料才能制作出上乘菜品。理论学习也是党员干部的学识储备,在使用中亦需有所选择。这是因为理论虽为凝练事物发展规律的方法论,但各有门类,其适用范围亦不尽相同,在具体实践中,如若不加选择地拿来就用,难免会出现理论运用与工作实际“相斥”的情况。这并非是理论知识出现了问题,而是出自党员干部脱离工作实际的“学”。理论知识浩如烟海,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不能盲人摸象,不加鉴别地照单全收、学了就用,不能盲选、盲信、盲用,生活中可多学经世之著,工作中则多学专门之作,带着问题学、结合实际学。党员干部只有精挑细选有助于指导实践的“实用好料”,才能烹煮出发力精准的“理论大餐”。

  豆腐当养以清水、除腥防腐,理论学习当学于日常、止怠去懒。

  文思豆腐软嫩清醇的口感离不开清水“醒”豆腐这一惊艳时刻,其目的是去除豆腐上留存的豆腥味。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也是一场思想上的洗礼,要醒头脑、活思维,学于日常、养以习惯、常醒常新,方能学有所戒、学有所得、学有所获,不断标刻、修正自己的前行航向,避免精神上的“钙缺失”和“软骨病”。古人常言、今人常提的“学不能已”,其实不仅仅是一种“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更是一种“积水成渊”的学习方法,理论学习之法其实就是有恒。古往今来,学有成、业有精的高度无不是在经年累月的日常积累中成就的,党员干部对理论学习当常抓不懈、止怠去懒,要学起来,更要学日常、学长久、学到位。

  刀法需起落有力、细下碎雪,理论学习需学深悟透、细嚼慢咽。

  文思豆腐细可穿针、根丝分明、滑欲流匙的细腻绵柔源于既快且稳、手稳力匀、精细准确的熟练刀法,这样炉火纯青的刀法和油穿铜钱、百步穿杨一样,都是“唯手熟尔”。理论学习的阶段也是熟能生巧、巧以致胜的过程,细嚼慢咽才能利于吸收,学深悟透方能为我所用,要避免理论学习上的“暴饮暴食”和“贪多嚼不烂”,真正学到理论知识的精髓。理论学习形似端砚研墨,细研久磨后的水墨细润均匀,纸上墨色色泽鲜亮、久而不掉,学深悟透、日积月累下的学识入脑入心,能装八斗、能富五车,相反,囫囵吞枣式的学习就会导致学得广但见识浅,学得多但收获少,自然无法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党员干部在理论学习上,要学深悟透、细嚼慢咽,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有效避免工作中“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挠头处境。

  调味要精准火候、高汤提鲜,理论学习要精于提炼、实践增效。

  火候烹香、吊汤提鲜是文思豆腐的制作尾声,这道顶级汤菜鲜味醇厚绵长的门道就在其中。“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理论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在于实践,而同时,实践赋予了理论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党员干部在理论学习中,要精于提炼实践观点,以丰富多样的实践来为理论学习增效。一方面,要将理论“食材”入锅,提炼出益于实践的“素味高汤”,通过理论学习,提高决策本领,明确工作怎么开展、如何干好,提前谋划好实践的走向、步骤和方法;一方面,要以实践“火候”煮出理论的热度,以实践的“高汤”提升理论的鲜度,在攻坚克难的实战场上创造性地运用理论,提升理论学习的高度;在丰富的经验积累中提升对理论的认知与理解,增强理论学习的深度,避免“纸上得来终觉浅”,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发布人:乌拉娇娇 发布时间:2020-8-4 14:44 收藏 阅读人次:8656

初审:楚搴 编辑:余元潇 责编:李一画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