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思辨”语出《礼记·中庸》,说的是为学必须广泛研习、反复推敲、缜密思考、明晰分辨。做学问应举此“四行”,党的理论学习亦是如此。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革”,唯有举“四行”以“lì”初心,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基础,才能在原理中挖掘出助推社会发展的源动力。
“博学”则“励”志。开展理论学习不能坐井观天,必须涉猎广泛,如此才能激励党员一往无前之志。博学必定能开阔眼界,提高站位,理论学习更是如此。路途通,方向明,则志可行矣。通过广泛学习增强理论素养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激发党员的学习热情,提升业务的熟练程度。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博学不仅仅要与原理书本为友,更要和周围的人结伴而学。彼此促进,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则“独志”便能成为“众志”。
“审问”可“砺”技。开展理论学习不能粗枝大叶,必须细致琢磨,如此才能砥砺党员服务人民之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囫囵吞枣”早晚“消化不良”,唯有“细嚼慢咽”才能“充分吸收”。读懂悟透是基础,明白其中真谛,才能激发内生动力,练就一身服务人民的扎实本领。党员与群众的交流是通过服务人民的具体业务实现的。不能在理论中端正态度、找到动力,就无法在实践中牢记宗旨、强化自身。“身”“心”俱佳,才能服务有力;无“心”少“技”,必定一事无成。
“慎思”能“利”品。开展理论学习不能学而不思,必须深思熟虑,如此才能惠利党员坚定笃实之品。通过踏实的理论学习,不断塑造党员的品格属性,才能构筑起科学规范的治理体系。对于经典理论不但要学,更要深入思考、把握重点,最终用之于人。良好的品格修养是新时代党员的根本属性,也是更好践行使命初心的前提和基础。以实践方式深化理论涵养,不但学得深、悟得透,也能在根本上强化党员的党性品格。
“明辨”必“立”业。开展理论学习不能当局者迷,必须析微察异,如此才能创立党员为党为国之业。助力党建、投身发展、造福群众是共产党人一直追求的事业。干事创业要做到“两个明辨”。首先要明辨国际局势。当今世界多种价值体系冲击碰撞,此等情况下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见异思迁。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如此方能“咬定青山不放松”。其次要明辨发展局势。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必须顺势而为、应时而动,借力于势才能行稳致远。
“四行”学原理,可以“lì”初心。马克思主义经典原理是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基础,是推动党的事业全面发展的思想源动力。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用学问思辨的践行方式,推动理论学习研究,并以“志”“技”“品”“业”的具体表现,积极构建起由“原理”到“源力”的转化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不竭的理论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