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991年出生的邵亮被选派到山东威海市文登区高村镇鞠格庄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以来,他搞调研、抓党建、解难题,巧用三个“治村模式”,画出乡村振兴的多彩画卷。
启动“唠嗑模式”,浸入“橙色”真情。“橙色”是暖色系中最温暖的颜色,象征着快乐、阳光,这也是青年干部最鲜明的本色。为了熟悉村情,尽早地融入这个“大家庭”,邵亮从到村的第一天开始,就在村里“安了家”。按照“认真吃透上情、深入了解下情”的工作思路,他每天伴着朝阳而出,踏着日落而归,挨家挨户走访“唠嗑”,晚上埋头整理一天的“收获”。他与村民自来熟,在田间地头、院子炕头都能迅速唠在一起,与老党员、老干部、村民群众总有唠不完的家常。每次走访,他都详细了解群众的工作及生活情况,认真记好群众反映的每一件小事。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他走遍了村里的大街小巷,掌握了历史文化、经济现状、民风民俗等情况,为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抓牢“党建模式”,融入“红色”基调。“红色”是共产党人的鲜明底色,是初心和使命的颜色。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支部强起来,才有能力带领群众富起来。邵亮把“抓党建、强堡垒”作为第一要务,制定了“三步走”工作法,充分发挥党建的“红色引擎”效应,构建党组织坚强战斗堡垒。第一步是抓班子,建立周一例会制度,进行工作总结、问题梳理、制度学习,详细学习了《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党内文件,提升了班子工作能力和素质;在党的先进理论指引下,画好下步工作“路线图”。第二步是明规范,建立会议签到、请假、通报等制度,对不积极参加组织生活的党员进行谈心谈话,提升党员履职尽责的积极性;建立党小组学习机制,重新划分了三个党小组,分别由支部委员任组长,在落实“三会一课”“4+N”主题党日等制度基础上,组长带头对年龄偏大、身体不便的老党员开展“上门送学”服务,确保党内组织生活全覆盖。第三步是强思想,组织党员到米山水库展览馆等红色教育阵地参观学习,开展“慰问老党员”系列活动,在聆听革命故事、赓续红色血脉的过程中,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提升了党支部凝聚力,实现了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摘帽”。
激活“帮扶模式”,注入“绿色”活力。“绿色”象征着希望、生机,是邵亮描绘的乡村新颜。“服务群众”是党员干部的“天职”,也是邵亮矢志不渝的初心。着眼村子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他积极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帮助村子改善容貌,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基础设施“扶一把”。协调原工作单位蓝海投资公司出资10多万元整修村委大院屋顶、硬化健身场地、增添桌椅、改造网络线路,解决了村民活动场所破损陈旧、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文化软肋“扶一把”。积极与镇党委、民政部门沟通,筹措资金6万元,在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了历史文化展室,增设了道德文化展板,定期组织妇女文艺队培训、演出,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民生保障“扶一把”。协调帮扶单位威海市中心医院拨款6万元,为村里安装了40盏路灯,照亮了村民回家路;协调蓝海投资公司捐赠了48套自来水井盖,通过志愿服务的方式组织村民自行更换安装,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村级治理。一系列举措让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风民风更加和谐、村民干事热情更加高涨,为乡村振兴增添了强劲活力。
在村民的眼里,村庄的崭新面貌凝聚了这个年轻书记无数日日夜夜的辛劳和付出,“‘小书记’可真带亲”成了邵亮心头最温暖的话。有了村民的鼓励和支持,他干劲更足了,下一步要继续当好群众贴心人、致富领头人,一步一个脚印,带领村民奔向幸福的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