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余杭区街道办招8名清北硕博”的消息一度登上热搜,网友惊呼“屈才”,而事实上,“双一流”高校学生到基层服务符合国家需求,是人心所向,是大势所趋。“为人民服务”的牌匾底色最红,字色最纯,和长安街新华门里的是一样的,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大面街道办事处门口的感悟。作为一名成都市急需紧缺专业的选调生,从8月17日至今,我在街道的锻炼已经“满月”,虽然得到领导和同事的夸奖,但和大家比起来还很欠火候,一点也不“屈才”。回忆过往,整理现在,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北大求学三年,擦亮了我的底色。首都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让我在繁忙的科研生活中有了寄托,约上三五好友,随时香山故宫一游。累了,出门右拐圆明园;乏了,地铁4号线西单购物;腻了,天安门熬夜坐看升旗和日出。早期的求学生涯开心、满足但是空洞,直到暑假参加各类地方社会实践,我开始意识到:工作可以是事业,获得群众的肯定能够得到更大的满足。研一暑假,我在绵阳市盐亭县参加脱贫攻坚调研,亲眼见证了偏远贫困户的艰辛和脱贫干部的苦心;研二暑期,我在龙泉驿党政机关实习,亲身体验了政府招商引资的用心和服务型政府的贴心;在国庆70周年庆典活动中,我有幸成为群众游行方阵中的一员,当背景音乐“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一响,很多人都激动地落泪。从那一刻起,回到西部,来到基层,服务群众,扎根成都已经是我毕业的选择。
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坚定了我的抉择。疫情以来,上到党中央,下到村社区,从白衣天使到绿色军营,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全国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1个月的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2个月的时间将本土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3个月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成功战胜了疫情,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能服务于这样的国家、能服务于这样的人民,何其幸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所说:“希望你们努力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继续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拼搏奋战,带动广大青年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是的,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是“炼才”不“屈才”。
“满月”的基层工作,加深了我对行政工作的理解。“满月”以来的多日工作,45个注意事项、20天加班、14次出差、14次大小会、37份文件、35篇文稿、4个周末单休,没有所谓的“一杯茶,一张报,一整天”,有的是发不完的通知、收不齐的资料、跑不完的现场、做不完的台账。基层工作就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如何当好这根针和学校学历无关,而和做事态度、做人方式息息相关,到基层不是“屈才”,到基层是“炼才”。
可以确定,在之后近一年的基层锻炼中,我还会犯不少错,学很多课,做很多事,但组织部给了我们“扶上马,送一程”的承诺,区里给了我们最好的岗前培训,街道给了我们免费的食宿,还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都东进战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三大机遇,更有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我唯一能做的、也最愿意做的就是:不忘初心、心存感激、尽快适应、抢抓机遇、迎难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