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围绕“解题”抓调研

贵州省遵义市委组织部 冉鹏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破解难题、推动工作的重要方法。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提出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调查研究贯穿工作谋划、决策和执行全过程,贯穿发现和解决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全过程。调查研究,犹如破解难题的“金钥匙”。党员干部要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掌握破解难题的方法本领,以破解难题的成效来提升服务群众的实效。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工作方法和优良传统。我们党一成立,就扛起民族复兴的使命,就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开展艰苦卓越的斗争。而斗争的基础,就是要了解中国国情、提出正确的革命路线。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同志留下了许多关于调查研究的著名论断,也有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下了许多的调查研究的佳话。但现实中,一些干部调研习惯于走“经典”线路、看“盆景”、“精心”挑选调研对象、“精准”打磨调研资料,也有人存在着“打卡”调研、“车轮”调研,习惯于“点到为止”,查找问题习惯于“浅水摸虾”,解剖问题习惯“浅尝辄止”等等,这些,不但背离调研初衷,让调研变成走形式、走过场,更谈不上实效、解决问题。面对新时代纷繁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党员、干部必须对准破解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切实倾听民声、了解民情,有的放矢为民服务解难题。

  坚持一线导向,查问题“身入”更需“心至”。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实践出真知。调查研究,就是在实践中找准问题、掌握真知的方法。开展调查研究,就要真正做到“眼睛向下”,真正扑下身子、迈开步子,走到田间地头,走入“寻常百姓家”,到田间、厂矿、群众和社会各层面中去听群众声音、知群众冷暖、集群众智慧,在田间地头、工厂码头掌握执行政策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沉下身子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沉得下心,摒弃走马观花式和“看盆景”“观风景”式调研,主动与群众交心谈心,在沉入基层中找准问题,查准问题根源。

  坚持溯源导向,辨问题“扎进去”更需“跳出来”。开展调查研究,既需要直面矛盾和问题、善于发现和找准问题,更需要科学分析问题,有效解决问题。要善于把焦点对准基层一线、矛盾集中地和群众集中反映的累与痛、难与锐的问题,发挥好“潜水员”的作用,找准、查清改革发展中潜在的、本质性的问题,及时、准确感知社会变革中的微妙变化,从细微之处找准线索,明确调研方向、调研重点,及时准确提出思考与对策。“风物长宜放眼量。”要注重“跳出来”看问题,因时而动、顺势而为,从大局大势出发看待问题、研究问题,处理好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坚持理论与实际、主观与客观相结合,找到问题的本质和根源,提出改进工作的可行性建议。

  坚持实效导向,破难题“解近忧”更需“除远虑”。调查研究,就是为了解决问题。调研的成效如何,关键就是看调研成果有没有运用到实践中并发挥作用,有没有真正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工作、促进发展。调查研究,听到最多的是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群众的“燃眉之急”,需要我们端正位子、耐着性子倾听群众呼声、感知群众疾苦,对准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开展调研,紧抓不放,拿出破解之法,为群众解渴、除忧。要改进调研手段和方法,多实地走访、座谈了解,多解剖麻雀,对那些当前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着眼长远找思路、明晰路径找对策、久久为功出实招,不断完善和改进工作思路,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实招、实效,转化为推动改革发展的政策和举措。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破解改革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不能刻舟求剑,不能闭门造车,更不能异想天开,必须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广大党员、干部,就要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发扬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作风,扑下身子察实情、跳出问题找根源、务求实效商良策,在破解难题中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创造出群众满意和点赞的实绩。
发布人:半坡散人 发布时间:2020-10-10 08:20 收藏 阅读人次:3226

初审:向阳 编辑:水见文 责编:亦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