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将青铜文化演绎到极致的国家,商周时代更是把这门艺术推向顶峰,留给世人无数如梦似幻的作品。这些青铜器经历风霜洗礼,浑厚的金属色泽中浸透着沉稳、内敛、锐利、创新的意蕴,而这些岁月积淀也与组工人的心不谋而合。
后母戊鼎——组工人的“沉稳之心”。后母戊鼎是商王祖庚(另一说为祖甲)为纪念其母戊所铸,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最大的青铜礼器,出土于河南安阳。沉稳浑宏造型广受赞誉,这也是组工人的“沉稳之心”。组织工作是开展党建、推动党的事业全面发展的前提。组工人需具备“沉稳之心”,并以此筑牢夯实这个基础。根基稳,则楼宇固。认真对待每一组数据、每一张图表、每一个材料,在细枝末节处将事业做实做细,并逐步形成沉稳的工作作风。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提升踏实为民、务实从业的能力,让每一个组工人心里都有一尊“后母戊鼎”。
莲鹤方壶——组工人的“内敛之心”。莲鹤方壶出土于河南新郑李家楼春秋郑国国君大墓,是典型的王侯酒器,相传其拥有者为郑国第八代国君子婴。该壶包藏乾坤的低调创意是文物精髓所在,这也是组工人的“内敛之心”。组工人不重纹饰,在意的是组织工作的作用与意义。将精华凝聚于内里,只在面对困难时才表现出来。如《论语》中所讲:敏于行而讷于言。将工作热情积蓄于心,厚积而薄发,真正做到用实实在在的成绩为党建工作做支撑。这要求组工人不断强化自己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眼花缭乱”的“招式”,而是“深厚有力”的“内功”。
越王勾践剑——组工人的“锐利之心”。越王勾践剑是“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的佩剑,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望山楚墓群。该剑虽历经岁月侵蚀,但出土后依旧锋利无比。其新发于硎的特质,也是组工人的“锐利之心”。组工人要有居于幕后的奉献精神,也要有冲锋在前的无畏勇毅。组织工作是优化干部资源结构,助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部门。所以必定会遇到诸多困难,此时就要求组工人挺身而出,迎难而上,以舍我其谁的风范解决问题。当然勇气不是蛮干,解决问题需凭胆量,更应靠智慧。要不断积累知识,用知识的厚度涵养锐利之心。
四羊方尊——组工人的“创新之心”。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的炭河里遗址。该文物被誉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是商周青铜器灵动求变的代表,这也与组工人的“创新之心”相契合。组工人应敢于“创新”,更应善于“创新”,这是党建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强化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把握矛盾特殊性原理,全方位结合实际情况,做好组工事业的创新工作。不拘泥于固有方法、不园囿于既定模式。只要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社会,就要笃定行之,如此才能让组工创新落地有声、落地有力、落地有情。
千年风霜默然对,金石情怀组工心。沉稳、内敛、锐利以及创新的叙述角度虽异,却是纯粹党性的真挚表达,而所有这些优秀品质也正是组工人的颗颗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