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调查研究要力戒“作秀”

云南省巧家县委组织部 邱有昆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增强群众工作本领,进一步做好“真”和“实”的文章,推动“真调实研”不断走向深入、取得实效。

  力戒“作秀”调研,必须走“近”群众。古人云:“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纸上之浅”莫如“躬行之深”。要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就必须走出机关,走近群众,听民声、察民情、问民意,真“调”实“研”。然而,在实际调查研究过程中,有的党员干部仅仅满足于看材料、听汇报,走不出“文山会海”,习惯了“关门决策”;有的坐着小车转、隔着玻璃看、会议室里谈,脚不沾泥、“身入”而心未至,即使走到百姓家里,也是板凳嫌“脏”、坐不下,菜饭嫌“差”、吃不下,始终与老百姓保持着“无形”的距离。这种“闭门造车”“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式的调研,反映出的就是心里没有群众,不把群众冷暖挂在心上。要真正搞好调查研究,就需要党员干部到一线去、到基层去、到现场去,真正走“近”群众,力争当好“照相机”“显微镜”“放大镜”,做到亲知、深知、真知,真正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调研才能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力戒“作秀”调研,必须走“进”群众。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才会沉淀多少真情。真正的调查研究,必须要深入到基层和群众中间,多坐热炕头、少掸凳上灰,与老百姓工作干到一块、吃饭吃到一块,用真情实感和群众交心谈心,不仅身到基层,更要心到基层,这样的调研才真正“走心”。调研中,一些党员干部虽然走近了群众,但始终走不进群众心里,他们往往是拍拍照、合合影,形式上地问问、说说,就证明自己“到此一游”。试想,如果有调查无研究、有研究无措施、有措施无实施、有实施无效果,这种“浅调研”与“作秀式”调研又有什么区别。领导干部只有走“进”群众,多听取群众的呼声,多了解群众的要求,才能知道群众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才能知道方针、政策的落实情况,才能知道哪些方面需要修改,哪些方面需要加强,真正找出解决问题的新视角、新思路和新对策,从而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只有以群众利益为目标,用群众的眼光、从群众的角度去思考和处理问题,推动问题在一线发现、对策在一线研究、难题在一线破解、短板在一线补齐,真正服务于民,才能达到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效果。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正视问题和破解难题的过程。只有力戒“作秀”,“带着问题下去”调查,“带着问题回来”研究,“真调研”而不是“调研秀”,才能真正做到听民意、解民忧、暖民心,确保调查研究取得实效。
发布人:归零 发布时间:2020-10-14 11:04 收藏 阅读人次:4775

初审:吴晓 编辑:李一画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