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以“三至”答好“三问” 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

四川省宜宾市高县落润镇人民政府 李明泓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尊重基层群众实践,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务必使改革的思路、决策、措施都能更好满足群众诉求,做到改革为了群众、改革依靠群众、改革让群众受益。党员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勤务员,为人民服务是义不容辞的使命。然而做好群众工作,不在一朝一夕,却在一点一滴,要心里有、眼中有、脚下有。在实际工作中,党员干部要做到不改公仆本心、不忘群众恩情、不谋一己私利,把群众所想调研清楚,把群众所急放在心上,将群众所困解决利落,确保思想、情感与责任“三到位”,答好新时代“三问”,做到本色不改、情深不移,做群众最可信赖依靠的“主心骨”,成为你见群众可亲,群众见你可爱的好干部,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

  想群众之所想,思想要到位,答好“为了谁”。党员干部的思想不能缺位也不能错位。党员干部要常常想群众之所想,常常“照镜子”,常常“正衣冠”,避免成为“一张报纸手上拿,一杯茶水二郎腿”式的“公堂木偶”,要建立“孺子牛”的为民思想,将对人民群众的深切关怀渗透到骨子里去。思想到位了,还要为之“保鲜”,确保思想上不错位。党员干部一旦思想错位,角色也会跟着错位,不思干事创业之道,只寻谋求私利之法,如此一来只会毁坏形象、破坏情怀、带坏风气,在“坏”的无限循环中葬送政治前途。作为党员干部,要有“一线”思想,推动情况在一线了解、事情在一线办成,以思想熔铸情怀,以思想凝聚方向,以思想昭示大德。

  急群众之所急,情感要到位,答好“依靠谁”。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是要有感情的,充沛的情感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党员干部在情感上要紧紧依靠群众,不论经济社会再怎么发展,也不论物质条件再怎么改善,这种情感都不能“变质”或“贬值”。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这份情感只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加深厚。党员干部的情感要走心,就是要有澄澈饱满的为民服务热情。在做群众工作时,不是机械的“一板一眼”,也不是重复的“一招一式”,党员干部在做群众工作时,要能够葆有“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真挚,远离私心私欲,不为金钱和人情所动,像焦裕禄、李保国和孔繁森一样,始终与人民群众心和心相印、情与情交融,听取人民群众的心声,才能够走进群众的心里去,让“鱼水情”推动人民群众的“幸福舟”行稳致远。

  解群众之所困,责任要到位,答好“我是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党员干部的成绩不是口头成绩或者纸上成绩,不是在领导点评里产生的,而是在综合评价中产生的,可谓成在深入群众,绩在民生实事。要让成绩“实打实”,就要深入走好群众路线,用好“实干”传家宝,把责任落实到位,才能交出“好成绩”。党员干部的责任感是干事创业的关键,解群众之困要主动做、努力做、科学做、高效做,解出令人民群众满意的“最优解”,做到“一竿子插到底”。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身上有着沉甸甸的担子,这是历史和人民交托的重任,如果减轻担子上的“重量”,就是削弱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因此,党员干部不但要把担子挑起来,还要把担子挑稳了,才能托举起人民群众的幸福。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奋进的声音在党员干部的耳边敲响,奋斗的征程在党员干部的眼前铺展。人民群众是党员干部成就事业的根基和不断成长的养分,脱离群众来做决策、抓落实,无异于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党员干部要以亲民的思想、爱民的情怀和负责的态度来推动事业发展,以人民满不满意、高不高兴作为衡量工作水平的标准,不畏手畏脚、不瞻前顾后、不逃避责任,为群众帮难解困,让群众的“口碑”成为自己工作的“金杯”,以“三至”答好“三问”,奋力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
发布人:水墨丹青 发布时间:2020-10-30 07:56 收藏 阅读人次:2543

初审:汪青雷 编辑:水见文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