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成“公”上岸要克服“水土不服”

云南省巧家县委组织部 邱有昆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各地通过省考层层关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公务员,终于成“公”上岸,奔赴各自梦想起航的地方,大家信心满满,为梦出发,但在基层这一起跑线上,很多年轻干部显得工作格外吃力、“水土不服”。

  近年来,很多公务员报考岗位都倾斜于乡镇一级,而很多刚考入公务员队伍的大学生毕业于985、211院校,他们总认为自带“光环”,“优越感”十足,下到基层后,与老百姓坐不了同一条板凳,吃不了同一锅饭,交流起来“语言”不通,工作起来畏手畏脚,产生了严重的“水土不服”的现象。

  笔者认为,基层是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主阵地,是锻炼本领的“练兵场”,新入职的公务员必须下沉到基层一线,强化基层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和作风磨炼,提高对新岗位的认识和适应能力,保持进取心和开拓精神,防止“水土不服”。 

  加强基层政治历练,视基层为“家”,用“心”服务。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特别是针对公务员“新人”,系好第一粒扣子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你走错了第一步,那接下来你将面对与它环环相扣的错误。年轻公务员从校门走向机关,缺乏在基层工作的经验,尤其是做群众思想工作的经验。只有将身心沉下去,在意识上放弃“高学历、高文凭”的“自我催眠”,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立场,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才能真正视基层为“家”,把心放到基层,与群众血脉相连,永葆为民初心,做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的“服务员”。

  加强基层实践锻炼,拜群众为“师”,用“功”学习。基层一线是离群众最近的地方,是提升能力的最好课堂。要让年轻公务员尽快成长起来,就必须拜群众为“师”,从基层这片“沃土”中汲取“营养”。只有自觉放低姿态,抱着向群众学习、向基层干部学习、向生活学习的态度,主动到基层一线“墩墩苗”,乐意在小事去磨练自己的毅力、耐力。真正沉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走村、进企、入户,与群众打成一片,讲百姓话,办百姓事,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拉家常、谋发展,真心实意向群众学习,才能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各方面经验和专业知识,增强工作能力和办事水平,更加科学高效地为民服务。

  加强基层作风磨炼,以公道为“尺”,用“情”担当。公务员姓公,因此,为公之念是公务员立身、立业、立言、立德之基。这就要求年轻公务员树牢服务意识,时刻牢记党章和各项规章制度,谦逊谨慎地为民秉公办事。既要能沉得下去、冲得上去、豁得出去,又要能披荆斩棘、扬帆远航。“志不求易,事不避难。”在扎根基层工作中,只有始终把“公”字放在前头,把广大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及时反省自身问题,不搞特殊,深入群众,打造扎实的群众基础,才能在基层党建、脱贫攻坚、移民搬迁、征地拆迁等具体工作中敢于挑重担、勇于攻坚克难,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状态中发光发热,也才能在成“公”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基层是历练年轻干部成长的“沃土”,基层的工作环境也许很艰苦,但这个“苦”字正是个人成长不可或缺的“营养素”。只要我们找准定位,多学习、多思考、多实践,在基层的热土中扎下根,在基层的风雨中发出芽,在基层的环境里结出果,一定能很快克服“水土不服”。

发布人:归零 发布时间:2020-12-3 10:22 收藏 阅读人次:4075

初审:杨南方 编辑:水见文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