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写“活”干部考察材料

北京市门头沟区委组织部 柯尊超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干部考察,最终要以考察材料的形式呈现出来。但从组织人事部门以往撰写的考察材料来看,常常是“一顶帽子大家戴,一件马褂众人穿”,干部个体形象不够鲜明,使人感觉既像张三,又像李四。这种“千人一面”,不易画准干部“全息影像”,也会对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精准选任造成不利影响。

  考察材料“雷同”现象由来已久,主要表现为,在对干部主要特点概括上,经常是“领导能力”“政策水平”等方面表述;在对干部作风描述上,多数是“团结同志”“作风正派”等角度介绍;在语言变化上,往往是“比较”“有一定的”等词句高频率使用等。破解这一“顽症”,要着眼转变写作方法,做足“活”字功夫。

  活语言,注重写实、避免空泛。考察材料的核心,在于突出干部个人的实际经历、实际工作、实际政绩、干部群众的实际反映等。要坚持“就实论实”,撰稿者要“记录”而非“创作”,防止“感觉为”“应该是”等主观言论,避免把谈话对象所推论尚未实现的情况写进去。要减少过多的感情色彩,用“土味”语言来“白描”客观形象,减少“出色”“贡献”“永恒”等辞藻渲染,采用“老黄牛”“拼命三郎”“下过乡、扛过枪”等词语刻画。当然,一些干部某方面特点可能具有共性,但针对性选取事例加以佐证,仍然可以突出干部“个性点”,冲淡“相仿点”。

  活结构,突出特点、打磨亮点。干部主要特点,主要是干部才干方面。找准干部主要特点,需要考察组根据考察情况,认真研究、仔细比对、充分讨论,把干部最“抢眼”的特点提炼出来,在这个层面,要着眼被考察干部拟使用方向,有侧重地打磨亮点。撰写时,应在篇幅上多用笔墨,使干部形象“有血有肉”;结构上,应根据干部岗位、业务特点,考虑改变以往“先政治、续能力、再业务、后作风”的几段式排序,“前置”干部最突出的特点,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活选材,精心取舍、画龙点睛。一轮考察下来,考察组势必掌握到诸多素材,需要把所有材料拿来“过筛子”,“择”出最能反映干部本质、政绩或不足的最具说服力的材料。要结合干部经历,坚持“历史”和“眼前”相统一,既看干部“一贯能力”“一贯表现”,更着眼干部“当前特点”,多采用干部的“现岗位”“近期事”。要特别关注干部在关键时刻的表现,把考察“探头”延伸到疫情防控、改革攻坚、基层治理、“两委”换届等急难险重任务一线,用这些方面的生动事例作为“点睛之笔”,表现出干部特质,使不同于他、特点鲜明的干部形象跃然纸上。

  活堵点,破解难题、全面提升。撰写或对比部分考察材料不难发现,一些“共性难题”普遍存在。在描写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往往容易写“空”,大多是“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论学习深入”等,缺乏贴切的实例,撰写中,在充分掌握政治素质方面材料时,可单独成段;若实例材料不足,特别是对一些技术型、业务型干部,则可通过具体工作、日常表现,来体现政治立场、政治素质、政治水平。在指出不足或缺点方面,容易出现“只讲缺点,不讲实例”“把非缺点写成缺点”“以希望代替缺点”等情况,撰写时,需综合干部群众整体反映,选出最为突出、大家公认,特别是可能对当前或未来工作产生不利影响的缺点,并用恰当事例予以佐证,使干部考察材料更加饱满、精准科学。
发布人:左岸的咖咖 发布时间:2020-12-22 13:59 收藏 阅读人次:5185

初审:王战坤 编辑:余元潇 责编:亦风 回复

1每一个清晨发布时间:2020-12-22 15:35

向柯老师学习

引用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