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一只鸭子和七个鸡蛋

四川省绵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伍鑫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清晨的黄水塘村银装素裹、寒意逼人,早晨6点多,74岁的彝族“舅舅”保吉拉玛来到位于半山腰的村委会,急冲冲地敲开了我的寝室门,大爷满脸通红、满身白雪,从怀里掏出一个黑色的塑料袋,里面是一只鸭子,大爷气喘吁吁地说:“我昨天去儿子家走人户,儿子给我拿了一只鸭子,好吃得很,你在山上也没有什么好吃的,你拿去红烧了吃。”天寒地冻,但我觉得眼睛瞬间热热的,想说“卡莎莎”(谢谢)却无语凝噎,事后我才知道,这是大爷徒步走了23公里山路给我带回来的......

  我想起了三天前,母女二人相依为命的保吉阿衣莫神秘兮兮地把我请进家门,割了一块陈年腊油,整整七个鸡蛋,一口气给我煎了个3公分厚的鸡蛋堡,母女俩蹲在旁边一个劲地说:“这是我家自己的鸡生的,土鸡蛋,好吃得很......”,我觉得这个鸡蛋难以下咽,因为我知道她们家原是全村最困难的一户贫困户......

  时光荏苒,来到这个极度贫困县的极度贫困村已经2年多了,感动与感触良多,刚来的时候,全村没有一个“厕所”,每天都是蹲在地上只吃一两顿饭,村里最富有的人家里在下雨的时候竟然到处是水洼,那种贫穷落后的状态刷新了我的认知,切身体会到“交通靠走、通讯靠吼、安全靠狗”的困苦场景,到如今的生活水平接近城郊,不禁有种“一跨千年”的感慨。

  彝乡巨变,宏观层面来说,得感谢党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扶贫事业的大力支持,本地党委政府狠抓落实、注重实效,让贫困户的生活状况有了本质的改善。也离不开驻村工作队的辛苦付出,2年来,工作队员们杵着拐杖摔得嘴啃泥的尴尬场景,点着蜡烛、打着手电筒办公的“浪漫”场景成为了我一辈子的独特回忆。

  彝族老百姓是淳朴的,大道理他们不懂,也不爱听,甚至有时候会“蛮不讲理”,对于他们尊敬、喜欢的人,他们恨不得割肉待客。作为一名对口帮扶干部,从繁华的都市来到这个不毛之地,我曾有过迷茫和后悔,当听到80多岁的阿什婆婆说:“我这辈子想坐一次火车,前年子才第一次看见汽车。”看到小朋友去垃圾堆里面捡我喝过的牛奶盒子舔的时候,那一刻,我的心也仿佛变得特别宁静、淳朴,我只是想为他们做点什么,不是为了多么高尚的理由,只因我也是山里走出来的孩子,他们的生活我感同身受,竭尽所能为他们办点实事,我还年轻,我不想辜负韶华,我们的付出得到了彝族同胞的热烈回应,这两年眼角新增的皱纹,让我觉得自己更有男人味。

  距离我离开这座大山还有三个月左右的时间了,我不敢去想象离别的场景是什么,我怕我走之后聪明又调皮的阿木不按时完成家庭作业,我怕走的时候“干女子”阿衣抱着腿不放,我怕每次回家彝族老乡都给我装的100多斤土豆搬不动,我怕这一别就是永别,毕竟保吉“舅舅”年岁已高......

  也许我会像徐志摩那样洒脱,挥挥手,不带走任何一片云彩,虽然我内心知道这很难。
发布人:绵竹市市场监管局伍鑫 发布时间:2020-12-23 13:16 收藏 阅读人次:4828

初审:韦卡 编辑:礼嘉 责编:李一画 回复

1韵然daisy发布时间:2020-12-24 16:53

有这样的驻村扶贫经历也是一段独特回忆呢

引用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