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残缺美”绘就脱贫路上的“一抹亮色”

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委组织部 吴选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决战脱贫攻坚一线故事·我们脱贫了”刊载了贵州省纳雍县李子村村民熊文达“双腿残疾、不等不靠、铆足干劲、苦干脱贫”的励志故事。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标志着中国历史性地摆脱绝对贫困,在这场历时多年、浩浩荡荡的脱贫攻坚战役中,有这样一群力量不可忽视——“残疾人群体”,他们有的是扎根基层的“第一书记”,有的是带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农技员”,还有更多的是像“熊文达”这样在脱贫战役中实现人生突围的贫困群众。他们虽然身有残缺,但仍信念坚定,不抛弃、不放弃,一往无前,勇敢战“贫”,在他们身上展示了残缺带来的美,美在那些动人的真情奉献,美在那些让人励志的时代符号,美在那些令人自豪的民族本色,这些美共同绘就了脱贫路上的“一抹亮色”。

  “残缺美”是最动人的真情奉献。“脚下沾满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广西省榆林市最美扶贫干部刘二周,是一名残疾人“第一书记”,担任李家硷村第一书记以来,他几乎每天扑下身子,走村串户访贫因、挖穷根,尽管行动不便、步履维艰,他依然咬牙坚持,还多次带领村干部远赴四川、山西、河南等地考察项目,为制订本村脱贫规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用无数个日夜的努力带领李家硷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在他身上,我们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深刻内涵。虽然身有残疾,但依然满腔热忱,永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这样的扶贫干部,是无数奋斗在脱贫一线身有残疾干部的缩影,正是他们咬牙坚持,挥洒汗水,才有了如今来之不易的胜利成果。

  “残缺美”是最励志的时代符号。“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贵州纳雍县李子村贫困户熊文达在旁人看来,本应该是靠国家养着的”闲人”,这个双腿残疾的中年人,脸上写满了对命运的“不屈服”,“别人能干的活我也能干”“把日子过得再好些”成为这个斗士的座右铭,凭借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发展养殖业,再加上政策的扶持,这一家人终于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路。像熊文达这样因残致贫的贫困家庭还有很多,他们靠着顽强拼搏的斗志以及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在脱贫奔康的路上,一个也没有落下,一个也没有掉队,划下了脱贫攻坚路上励志的时代符号。

  “残缺美”是最自豪的民族本色。“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残疾人这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诠释民族精神,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脱贫攻坚实践说明,残疾人群体为助力脱贫攻坚发挥了巨大作用,突出地表现在那些长期坚守一线、忘我奉献的残疾人扶贫干部,突出地表现在那些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残疾人贫困群众。残疾人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重要组成力量,他们敢于突破不完美的人生,充分发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为全面巩固脱贫攻坚和实现乡村振兴贡献了磅礴力量。
发布人:新一 发布时间:2020-12-23 15:12 收藏 阅读人次:2960

初审:安可欣 编辑:余元潇 责编:亦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