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锋从磨砺出,适当的压力有利于挑战自我、挖掘潜力。领导压任务,同事喊帮忙,白天陪检查,晚上磨材料……过重的工作压力不仅威胁着一些年轻干部的身心健康,往往还伴随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
奋斗在“干”不在“熬”。干部考核谈话中,经常会听到“长期加班加点”“舍小家顾大家”之类的评语。少数领导干部将努力程度简单等同于加班时长,不看工作质量先看“态度”是否端正。结果一些原本无需过多加班的干部,为了留个“好印象”也不得不早出晚归,甚至形成“白天松松垮垮,晚上灯火通明”的奇特景象。在疫情防控、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党员干部理应冲锋在前、不计得失。但“看起来很努力”的熬时间,作为一种“内卷”现象不应被提倡。各级党组织应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以真实表现、工作实绩来评价干部,多比“功劳”少比“苦劳”,用科学统筹、优化流程、密切协作来提高整体效率,帮助年轻干部在事业和家庭间达到平衡,以良好的心态、饱满的状态投入各项工作之中。
干部要“用”更要“养”。少数单位奉行“鞭打快牛”“能者多劳”,一些年轻干部不仅身兼数职,还被频繁当作“救火队”“万金油”,长期超负荷运转。还有少数单位将优质资源过度集中,一些年轻干部长期得不到锻炼和“充电”机会,本领恐慌的压力与日俱增。“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只顾“砍柴”不去“磨刀”,难免陷入后继乏力的困境。各级党组织应把关心年轻干部健康成长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因人施策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不仅让年轻干部经受吃劲岗位、重要任务的磨炼,也要保障好必要的休息时间和福利待遇。不仅在精准识人中选拔“尖刀班”,也用轮岗锻炼和学历提升培养“预备队”。要少一些甩手掌柜、零和博弈,多一些以老带新、同舟共济,为年轻干部成长进步创造良好环境。
作风宜“实”不宜“虚”。十八大以来,自上而下的“四风”整治切实为基层减轻了负担,但少数地方频繁迎检、处处留痕等现象依然存在。少数单位领导自己深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苦,但出于“争先进位”的需要,仍然将压力层层传导,甚至扮演起推波助澜的角色。一些有理想有追求的年轻干部作为“好钢”,不仅没有用在推动创新、促进发展的刀刃上,反而在文来会往、务虚造假中消磨了锐气,沾染了歪风。各级党组织应紧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新动象,持续深化简政放权,不断改进工作作风,通过挤压“赘肉虚胖”实现“强筋壮骨”。要统筹规范督查考核实施方法,深入解决政策执行“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切实把年轻干部从一些无谓事务中解脱出来,在干实事求实效中修炼“真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