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一位“网红村支书”的故事

重庆市忠县野鹤镇人民政府 冉西臣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环境脏乱差、没有产业支撑,财政账上只有1.5元,外债13万元。”这是广东下埔村过去面临的困境,如今的下埔村就如同开启了“美颜滤镜”一般,整齐的房屋、干净的路面、特色的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真正实现了从“负债村”到“网红村”的华丽转身,下埔村能有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80后”女村支书潘静雯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一次见到潘书记时,要不是有人介绍,我根本不会把下埔村支书和眼前这个柔弱的女子联系在一起,当时难掩我心中的激动,立马摇身一变成为“追星族”,不依不饶地向面前的“大明星”取经,潘书记当然也没有吝啬,给我讲起了她在下埔的故事,那天她给我讲了很多,但其中有四句话最让我难以忘怀,成为激励我来到基层的源动力。

  第一句话:“我觉得我应该为村里做点什么,改变些什么。”1982年出生于广东下埔村的潘静雯,7岁就离开了家乡,大学毕业后在广州谋得一份很不错的工作,拿着高薪的她并不喜欢大城市的灯红酒绿,反而对乡村生活心驰神往,每每想到家乡父老乡亲们贫穷落后的生活画面,她心里就很不是滋味,于是在获得家人支持后毅然决然地辞去了工作,回村参加村“两委”竞选,并成功当选为下埔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

  第二句话:“开弓没有回头箭,再难也要坚持下去。”当上村支书后开展工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满腔热情换来的却是村民的不理解,“一个女娃子,又没有农村工作经历,能做好吗?村官哪那么好当,不出一个月,她肯定打退堂鼓……”听到村民的议论,她委屈过,也偷偷地躲在没人的角落流泪过,但从未想过临阵退缩,而是积极去找方法取得村民的信任,她写了一篇村里未来发展构想的文章,复印一千多份挨家挨户送到村民手中,耐心地给他们讲解自己对村庄建设的思路和看法,村民们被她的赤诚和浑身干劲打动了,都愿意跟着她一起干。就这样,干部积极性提高了,村民凝聚力增强了,脱贫致富的愿望也更强烈了。

  第三句话:“不等不靠,没钱也要干,群众就是最可靠的力量。”2017年,广东全面吹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角,省定贫困村最高可获得启动资金1400万。下埔村不是贫困村,没有专项资金下拨支持乡村建设,为了鼓励村民,潘静雯把村民召集起来,大声告诉他们:“我们村虽然没有1400万,但是有你们,你们就是下埔村的1400万。”一席话让村民备受鼓舞,随后她带着“两委”干部和数十名党员群众,顶着夏日酷暑跑遍附近几个乡镇找石头,上山砍竹子围篱笆……依靠村民的力量建成了村党建文化广场、巾帼驿站、初心园、早禾坑党员教育基地等场所。她用智慧和汗水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奔小康,铸就了以民为本的“下埔精神”。

  第四句话:“过去下埔村的资源没能好好利用,大家守着金山银山,却过着紧巴巴的日子,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潘静雯通过一家一户地走访调研,发现村民们在种养方面各有特长,于是她决定按照“党建+一村多品”的发展思路,大力扶持党员致富带头人,做大做强特色农业。经过几年的发展,村内产业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产销模式。当前,村集体收入较2013年增长了近6倍,村民人均年收入也从2600元增加到1.4万元,潘静雯在这背后所付出的努力与汗水可想而知。

  潘书记的故事让我明白: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基层干部,要时时刻刻向好干部看齐,继续发扬以民为本的“下埔精神”,团结群众,为群众多办实事,加强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在以后的基层工作中,要多做“热锅上的蚂蚁”,让自己忙起来,在忙中学;多捧“烫手山芋”,让自己强起来,在变强中积累经验;多经历“风吹雨打”,让自己坚韧起来,在坚韧中锤炼意志。争取早日成为工作中的行家里手,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血液,贡献力量! 
发布人:笔耕不辍 发布时间:2021-2-7 14:14 收藏 阅读人次:6022

初审:杨南方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