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经验案例

“五微”模式做足乡村治理“大文章”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委组织部 周文东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乡村是最基本的治理单元,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在嘎查村民小组全面推行以网格化为架构、“微治理”为手段的基层治理模式,通过组建“微组织”、推行“微教育”、开展“微服务”、实行“微管理”、强化“微监督”“五微”模式,推动重心下移、服务下沉,着力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党群互动、便捷高效”的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新路子。

  “微组织”筑核心 提升党建凝聚力

  党的工作延伸至“神经末梢”,就能够筑牢党的基层战斗堡垒。该市以村民小组为基本单位,综合考虑村落面积、布局、人口、生产关系、地缘血缘、党组织和党员等因素,按照就近就便原则划分网格,5~15户农牧户配备1名网格员,在全市652个嘎查村划分网格4450个,推动党的领导融入网格单元,实现党建引领和联系服务农牧民全覆盖。

  同时,在嘎查村党组织领导下,将群众信得过、有威望的农村党员、村民代表、种养大户等农村牧区先进力量团结组织起来,积极组建村民理事会等议事协调机构,成立党员先锋队、青年志愿者协会、巾帼服务队等服务组织,对组内公益事业、财务支出等事项民主协商,农牧民群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有效提升。通过党建引领、组织发动,引导农村牧区基层组织、社会组织和农牧民群众用身边人管好身边事,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全市3462个村民理事会、2781支志愿服务队,4.6万余名党员群众共同参与到乡村治理全过程,进一步凝聚起共治共建共享合力。“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推行村民小组‘微治理’,解决了农民教育管理缺失和村干部监督约束难等问题,适应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求,为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了基础。”五原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任维君说。

  “微教育”树新风 提升基层治理力

  “家风正则民风正,民风正则政风清”该市聚焦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聚力运用好教育引导这个好办法,致力培育有新面貌、新思想、新作为的新时代农牧民,大力开展农牧民素质提升行动,整合党校、农牧、科技、司法等部门师资力量,经常性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和民族理论、种养技术、法律法规、传统文化等宣讲。各基层党组织依托“北疆先锋大讲堂”、“党建直通车”、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流动党校等平台载体,定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策法规、家教家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各类文体活动,引导农牧民讲文明树新风。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等活动,组织发动嘎查党员、群众积极参与植树造林、环境整治、扶贫济困等公益活动,引导农牧民讲风格比奉献。大力开展文明家庭、道德模范、干净人家、精巴媳妇、致富能手等评选活动,引导农牧民比作为、争先进,举办各类文化宣讲活动2460场次,评选出道德模范111人、“干净人家”70户、“精巴媳妇”50名。

  临河区组建“村支部书记政策宣讲团”,用身边人教育人、用“土白话”讲政策;五原县以村组网格为单位建立微信群,推送政策信息230条,回应群众诉求30余件;乌拉特前旗先锋镇利用“板凳讲习所”“党群连心站”等阵地开展培训教育和交流讨论,让党员和群众坐得住、听得懂……各地立足地域实际和农牧民群众受众特点,采取贴近基层、贴合实际、鲜活生动的方式方法,在“唠家常、讲故事”中让农牧民群众学到理论、学懂政策,让讲文明、懂规矩、树新风在农村牧区蔚然成风。

  “微服务”聚民心 提升群众服务力

  新时期,要提高基层党建工作能力,就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作用,把党建重点转到服务民生、服务群众上来,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服务群众的坚强堡垒。

  该市突出村民小组服务能力建设,依托“网格化”管理推动“精细化”服务,按照“划片定责”的原则,将村民小组每10~15户划分为一个网格,村民小组长兼任网格长,党员或村民代表兼任网格员,协助村民小组理事会开展工作。嘎查村民小组党小组组织网格员做好与区域内党员、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入党积极分子、乡贤能人等联络对接,及时收集和反馈群众意见建议。

  “过去,一些村民不缴水费、不出工不投劳,公益事业集资难、村庄环境卫生脏乱差,村民之间的矛盾经常发生……”说起过去村里的状况,杭锦后旗三道桥镇和平村三组组长吴喜茂直摇头。为解决这些问题,杭锦后旗三道桥镇推选“新乡贤”,依托“新乡贤”将每个村民小组建成支部引领明显、和谐共治突出、特色产业增收、环境整治到位、乡土人情浓厚的基层自治组织。现在村里卫生有人扫,垃圾有车运,改变了过去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面貌。

  同时,发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群众组建党员先锋服务队、巾帼服务队、青年志愿服务队等各类志愿服务队,广泛开展环境整治、便民代办等志愿服务,全市3.6万名网格员共帮助农牧民解决矛盾纠纷863起,代办各类服务事项6.8万件,以“微服务”满足群众“微需求”,提升群众“满意度”,促进社会“大和谐”,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服务。

  “微管理”强自治 提升村民自治力

  “前两年家里用钱的地方多,就没交水费。村里实行‘微治理’后,我差点儿上了‘黑名单’,去年早早把水费交了。”五原县套海镇向阳村村民刘仓说。

  乡村振兴重在治理有效。该市通过健全完善村规民约,推行诚信村民积分管理、道德评议激励、诚信“红黑榜”等措施,规范村民日常行为。对诚信缺失、屡教不改的嘎查村民,列入诚信“黑名单”,在项目争取、政策扶持、临时救助等方面予以限制,促使嘎查村民遵规守约。临河区八一乡八一村把村规民约和每家每户全家福印到挂历上,对评比出来的美丽庭院、精巴媳妇等优秀村民,每户制作发放一张作为奖励,让村规民约不仅仅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更重要的是走进农民家中,印到村民心上,达到随“约”而入、润“民”无声的好效果。

  通过以“微管理”切入,健全网格员联户结对、巡查走访等制度,做到“提户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确保各类问题发现在早、处置在小。通过加强日常管理,完善基层自治制度,提升群众自治能力,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

  “微监督”严纪律 提升工作执行力

  抓基层强治理,必须把严的纪律、严的规矩挺在前头、落到实处。

  “现在村里的大事小情、有啥‘家底’,村民们都知道得一清二楚。没有了遮遮掩掩,村干部们心里坦坦荡荡,抓基层工作更顺手了。”说起“三务”公开带来的变化,杭锦后旗陕坝镇的几位村支书都有这样的同感。该市全面落实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将村务监督委员会职能向村民小组延伸,发挥网格员村务监督作用,对征地拆迁、集体资金管理使用等重大事项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及时向群众反馈公布有关情况、回应群众关切,落实群众知情权、监督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营造风清气正的基层政治生态。

  通过在农村牧区推行“五微”模式,立足网格化,强化“微治理”,构建起基层治理闭合链条,推动服务下沉到底、工作量化到岗、责任明确到人,有效促进党建和自治有机融合,打通了基层民主自治“最后一公里”,形成自治、法治、德治“三位一体”治理格局,确保党的政策方针在基层落地生根。“通过推行‘五微’模式,健全党支部领导下的基层治理体系,架起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连心桥’,让广大党员‘以网定责、入网履职、在网服务’,担任‘网格员’‘代办员’‘调解员’,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巴彦淖尔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说。
发布人:翰墨渊源 发布时间:2021-2-25 09:48 收藏 阅读人次:4813

初审:楚搴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