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组织工作

“三农”聚“三牛”让乡村人才振兴领航新时代

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大通街道党工委 陈倩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这既是党中央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动员号召和严格要求,又是“十四五”开新局和“三农”工作实际的迫切需要。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的成就巡礼充分彰显了我国扶贫工作机制的行之有效,高度凝结了脱贫攻坚个人和集体的智慧力量,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提供了坚实基础。2021年开新局,《意见》全面擘画了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总体要求、重点领域、支持举措等,让“三农”聚“三牛”,教育引导激励更多人才在乡村振兴的新征途中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让乡村人才“犇”新局,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功立业。

  厚植“三农”情怀,为民服务“出发点”不能偏移。从脱贫攻坚工作队到乡村振兴工作队,是任务重心、服务对象、职责职能的衔接转换,“变”的是角色称谓,“不变”的是服务定位。筑牢乡村振兴建设之基,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第一工程”,各级党委要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巩固好、发展好、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构建育选管用“大格局”,为发现、培育、凝聚人才“架梁立柱”,在农村一线用好真评实考“指挥棒”,优化细化选人用人“量尺”,选优配强乡镇“带头人”、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以上率下、先锋引领,促进各类人才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中。同时要夯实乡村振兴政治建设“基石”,聚焦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生产经营、农技电商、环境治理等领域,从“讲政治、谋大局”的角度全面推进人才振兴,在完善机制、强化保障中持续营造农村创新创业良好生态,在紧贴斗争实际中坚定“强农惠农富农”的科学指向,在突出立标引向中强化支撑人才的全域性、有效性、流动性。各地区乡村人才要把稳“来时路、脚下路、未来路”辩证关系,以“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为思想行动指引,想方设法促进农民增收,在贴近实际、贴近农民、贴近需求中提升“政治三力”和专业素质,团结带领农民挑起致富“金扁担”、挖掘乡风文明“富矿”,更好服务乡村建设。

  燃旺一线“熔炉”,创新发展“源动力”不能减弱。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让乡村的多元主体更好服务大局、分工协作、百炼成钢,澎湃工作强大合力,必须要紧紧依靠农村改革创新。一方面,要根据“三农”工作重心的有序转移,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从思想上、行动上、实践上教育引导乡村人才发挥才智力量,拓展职业发展空间,让人才“蓄水池”流动起来。要对生产经营人才、农技人才、二三产业发展人才、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等多元主体分类施策,培厚农业创新联盟、现代农业产业创新中心“沃土”,利用好“乡村人才库”积极探索引育管用机制体制,发挥好“示范军”和“后备军”拓展效应,始终把人才作为创新发展的“源动力”。另一方面,乡村建设中的多元主体要在严密的现代产业技术、科创文创工作、城乡共同体建设体系构建下,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辩证看待传承与创新、“培育本土”和“城市下乡”的关系,紧盯产业迭代升级中的短板弱项,查缺补漏、力争上游,聚合力、增助力让农村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机会,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共谱干事创业新篇章。

  激活成才“引擎”,艰苦奋斗“总基调”不能改变。“人才是锤炼出来的,事业是奋斗出来的。”8年间,从贫困户家中到田间地头的往返途中,是广大脱贫攻坚战士“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现实映射,深情镌刻着一支支有干劲、有本领、有活力“老黄牛”扶贫队伍的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同样,实现乡村振兴干部队伍的成长成才必须要在重大斗争一线练胆魄、磨意志、长才干,要掌握“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历史规律和时代内涵,积蓄政治、组织、理论、实践、群众等综合优势回答“时代之问”,牢牢抓住党的建设“主动脉”,在乡村振兴一线确保干部德配其位、才配其位,充分激发人才干事创业活力。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更要在入户摸排、学习培训、调研走访、宣传宣讲中高举旗帜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在任务“最艰巨最繁重”、基础“最广泛最深厚”的一线长见识、增本领,涵养历史和“战时”思维、永葆斗争精神来应对挑战、抵御风险。组织部门要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农村土地确权颁证登记、土地二轮承包、推动农民扩大就业促增收等具体任务中给干部“画像”,激励与约束并重不断推进干部在自我革命中实现党的革命性锻造,机制保障、“实战”推动干部自觉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职于行,激励干部能“知苦”也能“吃苦”,只争朝夕、迎难而上,奋力开创新时代新阶段乡村振兴新局面。

发布人:不忘初心的mirror 发布时间:2021-3-1 08:59 收藏 阅读人次:3541

初审:安可欣 编辑:水见文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