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我的脱贫故事】小笼包“争”出致富梦

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紫兴街道办事处 张立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我叫姚静,贵州省开阳县花梨镇高坪村人。

  在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之前,我们一家3口人只能居住在不足80平米的房子里,由于房子年久失修,每到雨天,就是天上下大雨,家里下小雨,家里的盆全部都用来接雨水。

  为了维持生计,我和丈夫每天起早贪黑到地里干活,农闲时就去镇上打小工、帮馆子等。赚的钱,除开孩子学习用品和日常开销,就所剩无几。看着孩子跟着我们吃苦,心里很不是滋味。本想外出务工赚钱,但想着家里年迈的父母和孩子没人照顾,又望而止步。

  正当我和丈夫一筹莫展的时候,帮扶干部来到了我家里,问我愿不愿意搬到县城里,在那里我家可以免费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而且还可以在城里务工和照顾孩子读书。经过商量,我们一家搬离了生活了几十年的家,来到了开阳县蒋家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

  高大的楼房,整洁的街道,家门口就是学校,出门就是菜场,与老家比起来,真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全家人对新的生活充满了向往。

  虽然房子有了,可是接下来的生活该怎么办呢?在城里,一棵葱、一粒米都要花钱呀,我不能坐吃山空啊。

  因为刚搬进城里,对这里一无所知,使我无从下手。我就找到帮扶干部,帮扶干部四处帮我调查市场,分析形势,最终,决定开一个“小笼包”铺子。

  说干就干,我拿出家里的积蓄,帮扶干部也在蒋家寨的小吃街帮我争取到了摊位。终于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我的“小笼包”铺子开业了。

  起初,由于摊位不佳,生意不好。我就与老公分工,一个负责在铺子做小笼包,一个负责把小笼包推到外面卖。功夫不负有心人,生意渐渐地开始好了。

  眼看回头客越来越多,我也陆续推了凉粉和冰粉,收入也从起初每天几十元增加到现在每天八百元左右,终于实现了自己的致富梦。

  今年,孩子也上大学了,但我经常告诉他,幸福是不会从天而降的,而是靠自己勤劳奋斗争取出来的。
发布人:12371网友l3w2gl 发布时间:2021-3-8 09:38 收藏 阅读人次:3661

初审:李爱国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