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发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明确学习要求、学习任务,推进内容、形式、方法的创新,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各级党组织应立足实际、守正创新,持续激发党员干部的学习热情,为党史学习教育添一把“火”、助一把“力”,营造“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良好氛围。
在丰富内容形式中点燃“兴趣之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平“语”近人》播出以来之所以引起热烈反响,重要原因是能用通俗鲜活的语言把深邃的思想内涵讲透讲活,引发了党员群众的学习兴趣。百年党史博大精深,由浅入深才能渐入佳境,一味啃书本、钻理论容易造成畏难情绪,需要在丰富内容形式中实现“任务”向“兴趣”、“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在组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基础上,可采取“书籍+影视”“课堂+现地”“讲授+体验”等形式让党史学习有“声”有“色”、可观可感。让党员干部从革命遗址的身临其境中体会“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忠贞无畏,从高新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中体会“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从贫困地区的巨大变化中体会“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人民情怀,让党史学习教育开卷有益、开卷有趣。
在改进方式方法中培养“习惯之力”。奥维德曾说:“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学习强国”之所以取得良好推广使用效果,重要原因是建立了与学习行为直接挂钩的积分评价体系,让许多同志养成了每天登陆平台看新闻、学理论、做题目的习惯。党史学习内容浩如烟海,光凭个人兴趣可能会出现“三分钟热度”“虎头蛇尾”等问题,需要在改进方式方法中实现“计划”向“习惯”、“突击学”向“长期学”的转变。在利用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集中教育时机的同时,可通过在线推送“今日必读”“每日一题”督促“天天学”,编制下发“应知应会”“口袋读本”保障“随时学”,利用平时的碎片时间保证常学常新。要科学划分阶段、量化考评细则,通过党史知识测试、心得体会展评等方式检验学习效果,防止个别同志“划水”“打酱油”,在潜移默化中让党员干部“一日不学,若有所失”。
在浓厚学习氛围中形成“众人拾柴”。荀子在《劝学》中用“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强调了环境的重要性。我国新冠疫苗研制之所以处于领先水平,重要原因是以陈薇院士为代表的科研工作者们为了共同的目标团结奋进。党史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经验智慧的结晶,光靠“单打独斗”难以持续向深向实,需要在浓厚学习氛围中实现“群体”向“团队”、“自己学”向“共同学”的转变。在抓好个人自学的基础上,可设置流动红旗,以党小组为单位组建学习兴趣小组,开展结对互助、讨论交流、知识竞赛等活动,在思想交流碰撞的火花中凝聚共识、拓宽思路,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要走出自我服务、自我评价的“小圈子”,通过走访联系群众、设置意见箱等方式,广泛征求人民群众对党史学习教育的意见建议,让党员干部在办实事、解难题中学有所获、用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