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用好“三面镜”激活“振兴水”

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凉泉乡湖滨村选调生 黄军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强调,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站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起点上,我们要用好“长远谋划”的望远镜、“人才识别”的放大镜、“因地制宜”的平面镜,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架好“长远谋划”的望远镜,绘就“统筹蓝图”。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涉及乡村治理、村容村貌、产业发展等各个方面。只有树立系统性、全面性、长远性的战略眼光,才能“一子落而满盘活”。尤其是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在农村的日益显现,暴露出乡村全面振兴的薄弱环节和重点任务。因此,要想激活乡村全面振兴的“一池春水”,找到解决乡村突出矛盾的“关键点”,首先要架好长远规划的“望远镜”,绘制“统筹蓝图”,跑出“振兴加速度”。一要在调研上出真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我们的“传家宝”,是乡村振兴的“领航器”。广大党员干部要在乡村调研中多一些“走访式”“谈话式”“随机式”,少一些“观光式”“脚本式”“点水式”,真正扑下身子、迈开腿子,“眼睛向下看”。二要在问计上做实功。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主体。广大党员干部在谋划时要“耳朵朝外听”。多听取百姓声音,拜群众为老师,让群众的意见作为谋划是否科学的“检验器”。三是在实干上下苦功。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谋划再科学、口号再响亮,不如“撸起袖子干一干”。党员干部们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奉献精神、“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意识,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戴好“人才识别”的放大镜,炼就“火眼金睛”。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乡村发展的“领头雁”,是乡村振兴的“动力芯”。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特别是随着乡村治理越来智能化、网络化,出现了乡村管理的数字化新平台。因此,站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亟需识别一批懂科技、晓农业的全面型人才来填充乡村的“人才蓄水池”。在人才识别标准上,首先要以政治品德为第一要义。政治品德是基础、是灵魂。只有把好“思想总开关”,才能稳住“基本盘”,夯实“压舱石”。其次在引进标准上,要打破“唯学历、唯论文、唯职称”的固化思维。要不拘一格降人才,挑选一批热爱农业、勇于奉献、扎根农村的有志之士。最后在匹配标准上,要以“科学匹配”为核心。结合人才的专业背景、工作经历、生活环境等方面,用心统筹、精心匹配,让岗位“绕着人才转”、工作“随着人才走”。打造善经营的“农创客”、懂技术的“田秀才”。

  摆好“因地制宜”的平面镜,做实“精准文章”。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我国幅员辽阔,每个乡村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资源条件、区域条件等方面差异较大。因此,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能“照葫芦画瓢”,千篇一律。要利用平面镜“正立等大”的反射原理,坚持唯实导向、特色导向,摆好“因地制宜”的平面镜,做实“精准文章”。一要看全查细“瞄靶子”。要对照本村实际,从基础设施、环境整治、人才引进等方面深度剖析,查找发展滞后的短板和弱项。二要用心用脑“下药子”。依托本地优势,精准谋划、对症下药。例如:生态优势突出的乡村,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的理念,充分结合自然优势,依托山水美景,打造特色乡村旅游产业。人文底蕴深厚的乡村,要坚持“人文流起来、艺术活起来”的方向,让丰富的人文历史与乡村发展有机集合,激活文化内生动力。三是打造特色“亮牌子”。产业发展是推动乡村振兴的“牛鼻子”,要以“高质量、大品牌、有特色”为产业发展思路,重点打造一批“拿得出、叫得响、过得硬”的特色产业品牌,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发展道路。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成色。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大局意识,主动担当、积极作为,补短板、锻长板,奋力谱写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篇章”。
发布人:星光不负赶路人 发布时间:2021-3-17 09:48 收藏 阅读人次:2871

初审:邱莫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