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织“三网”建“三路” 跑出衔接“加速度”

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凉泉乡湖滨村选调生 黄军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亏功一篑,未成丘山。凿井九阶,不次水泽。站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点上,我们要织密脱贫“防护网”、治理“服务网”、发展“创新网”,建设生活“幸福路”、秩序“平安路”、产业“致富路”,顺利跑出振兴衔接“加速度”。

  织密脱贫“防护网”,建设生活“幸福路”。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在顺利完成脱贫任务后,如何织密脱贫“防护网”,保障脱贫群众“脱得出、稳得住、过得好”,是托起脱贫群众“满满的幸福”,保障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一个不少、一个不掉”的重要一环。一是安装“动态监测器”。对每一位脱贫群众实行动态监测,实时了解住房条件、家庭收入、子女教育等情况。二是利用“教育助推器”。教育是斩断代际贫困的根本途径。要对脱贫群众实施教育帮扶,转变思想“最后一公里”,激发“我要富”的内生动力。三是发挥“就业稳定器”。稳就业,方能保民生。就业是脱贫群众获取收入的“活水”,也是生活稳定的“基本盘”。要及时向脱贫群众发布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提供就业技能培训,丰富致富手段。

  织密治理“服务网”,建设秩序“平安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是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尤其是在当前乡村发展的重心转移到全面振兴的背景下,只有具备良好的乡村治理环境,才能打造乡村发展的“稳定器”、筑牢生活和谐的“压舱石”、助推衔接振兴的“润滑剂”。在治理能力上,广大基层干部要增长为民服务的能力,练就乡村治理的“绣花功夫”。要不断在基层事务中总结工作经验,用心学、下苦功、善借鉴,在群众服务中绣出乡村治理的“锦绣华服”。在治理方式上,要善于利用新技术,打造乡村治理的“科技牌”。例如,结合互联网平台技术,开设“数字乡村”。打造“小矛盾不出村、大矛盾不出镇”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织密发展“创新网”,建设产业“致富路”。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柱。尤其是在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后半篇文章”上,产业发展是“引擎器”。只有将产业规划研深、谋新、做实,才能撑起振兴“腰杆子”、鼓起群众“钱袋子”。在发展方向上,要抓住创新“牛鼻子”。要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不断引进新的产业发展方式,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土地、财政、金融、人才、税收等政策衔接,打造创新生态链。在人才培养上,要打造“带不走”的队伍。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动手干一干。人才是创新蓝图的“施工员”,是产业发展的“领航员”。要积极实施本地人才的科技培训。可以联合科研院所实施教育帮扶,打造一批“接地气”“扎深根”“不跑走”的本土创新人才。

  行百里者半九十。全面振兴的宏伟蓝图正徐徐展开,我们要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毅力、“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性,奋力谱写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衔接篇章”!

发布人:星光不负赶路人 发布时间:2021-3-26 08:40 收藏 阅读人次:2938

初审:杨南方 编辑:水见文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