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帚是每个家庭和单位的必备之物,乃平常得不能再平凡的物品。在我的记忆中,扫帚陪伴着我长大,或是帮忙准备编制扫帚的绳子、或是拿起扫帚打扫卫生、或是被扫帚拍打,如此种种,也同步培养了我一些良好的习惯和作风,受用终身。
培养了我“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勤俭习惯。记得小时候,每到农闲,爷爷总要利用竹子剩下的竹枝或去粒的高粱杆做成扫帚,别人家的这些东西都是扔掉或者烧掉了。爷爷手巧,也闲不住,更爱节俭,觉得这些东西扔了可惜,倒不如编成扫帚发挥作用。这时候的我们,便有了更多的时间围在爷爷旁边听他讲述那些古老的故事和其中的道理,顺便帮忙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就在这不经意间,我也学会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培养了我“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的良好品质。因为勤劳,家里总是不缺扫帚,有了扫帚,总不能让它闲着。家长自然要安排每天将房前屋后打扫干净,甚至墙角的蛛网、马蜂窝、厨房上的阳尘等那些都要清理干净,慢慢地,清扫的范围就扩大了,甚至邻居家的院子、连户路都顺带打扫了,获得了相邻们的赞赏。家里长辈也常常教导我们,一个连卫生都搞不好的人,要做成事是很难的,但凡有“收拾”的人,都不会差到那里去。后来,随着读的书越来越多,慢慢地就明白了很多道理,逐渐懂得只有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积累,才能做成一番大事业,只有胸怀宽广、心怀坦荡,才能做一名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
培养了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自省习惯。扫帚的作用除了用来扫地外、有时候还被用着孩子们做错事后责罚之用,用扫把拍拍屁股,伤不了筋、也动不了骨,但却对每次的责罚刻骨铭心,大人总要让你反思自己为什么挨打、错在哪里,该不该打、今后怎么办?慢慢地,挨打的次数越来越少,在这过程中,逐渐养成了三思而后行的良好习惯,守住了做人的底线,时时事事总要想一想做得做不得,该怎样做,如何才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