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组织工作

让乡村人才“能上能下”

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合隆满族乡 葛智民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4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在第三章中提到了要健全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培养本土人才,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促进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要做好人才工作,就要让人才进得来、留得住、推得出来,这样,乡村选人用人留人难的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加强情感共振,让人才“下得来”。紧盯乡村振兴的人才需要,注重以政策招才、以感情聚才,引导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基层干部、致富能手、优秀大学毕业生等向乡村涌动,把乡村作为培养人才的“洼地”,“聚天下人才而用之”。落叶归根是每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的夙愿,要牢牢牵系人才乡情乡愁的这根红线,用乡土牵动乡情,用乡音勾起乡愁,通过情感共鸣、思维同步的方式,激发在外人才回归故里、报效桑梓的决心。通过建立乡贤人才数据库,汇聚乡贤能人,分享昨天的点滴生活内容,畅叙今天的美好生活,共话明日的美好发展蓝图,让乡贤人才感怀于家乡的点滴幸福和非凡成就,点燃继续建设美好家园的浓郁希望和赤诚热情,让这些已经“走出去”的优秀人才,成为乡村振兴的“清渠活水”。

  配套福利待遇,让人才“留得住”。人才引进来,更要留下来。要常常“浇水施肥”,让“梧桐树”枝繁叶茂,方能更好地留住人才。要从待遇上下功夫,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为人才提供有吸引力的薪酬待遇保障,从工资、绩效、养老、医疗、保险等方面全方位构筑起后勤保障网络,让他们俯下身子、甩开膀子、撸起袖子加油干。积极与金融机构等部门协调,在生产用地、项目资金、创业补贴、技术支持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让乡土人才“使得上劲”。要强化服务意识,当好人才的“娘家人”,主动同人才打交道、深交流,广泛听取吸纳意见建议,积极协调解决补贴申领、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等“家事”,根据乡土人才的具体需求,提供人性化服务,解决乡土人才的“后顾之忧”,让人才有更多的安全感和归属感,真正心无旁骛干事创业。

  搭建广阔舞台,让人才“上得去”。要绘制“发展蓝图”,搭好“台子”,让人才有舞台去追逐梦想,切不可让人才刚开始工作没几年,就已经看到了他们个人职业生涯的结局。在人才的培养选拔上打破常规,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为人才打开“绿色通道”,可以深化校企合作机制,为技能人才开辟从“校门”通往“厂门”的通道,还可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竞赛,搭建好比赛平台,让人才在赛马场上脱颖而出,为他们开启技能逐梦之门。同时,要建立更加公平的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机制,为人才消除身份之忧、学历之绊、草根之虑,切实摒弃论资排辈的做法,认真总结优秀年轻村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先进经验和典型事迹,积极向上推介宣传,打造一批典型模范,让他们在更大更广更宽的舞台上发挥出更强更深更远的影响力。
发布人:满缘 发布时间:2021-5-5 12:33 收藏 阅读人次:2476

初审:杨南方 编辑:李一画 责编:亦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