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母亲嘴边的“那时候”

山东省莱州市委组织部 贾绪康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母亲喜欢忆苦思甜。说起现在的好日子,母亲经常怀念以前的生活,今昔对比,感慨万千。她有个口头禅,叫作“那时候”,每次都把我带入“那时候”,让我了解那些年代的那些物件、那些故事。

  母亲说,那时候正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大家在生产队干活儿挣工分、吃大锅饭。爷爷活着的时候有个“宝贝”,一般人都不让碰。所谓的宝贝,其实是镇公社授予的“先进生产队”流动红旗。爷爷当了十几年的生产队长,他所在的生产队劳动效益远近闻名,最终在全镇近500个生产队中脱颖而出,被镇公社授予“先进生产队”称号。爷爷没上过几天学,但他很有闯劲儿,他托人从海南岛捎回了“鸭子够”高粱苗(“鸭子够”,是当时社员起的名字,因为株短穗低,连鸭子都够得着),结果还没收获就被当地酒厂预定抢购,这一大胆尝试让生产队的收入翻了好几倍。这面流动红旗告诉我,做人做事要有责任心,还要敢想敢干,才能收获好效果。

  母亲说,那时候的人都很老实本分,作为媳妇,她承担了家里的里里外外。母亲也有一个宝贝:“好媳妇”奖状。母亲和父亲是同村人,1981年结婚,因为持家有道、孝顺老人,1985年被镇公社评为“好媳妇”。一天三顿饭,母亲做好后,总会第一个端给奶奶,看着奶奶吃完后,她才收拾碗筷去吃饭,这让奶奶非常感动。奶奶病重期间,母亲更是身不离床,喂饭洗衣,端屎端尿,没白没黑地伺候奶奶,村里人都直竖大拇指。这个奖状,是对母亲的肯定和褒奖,也是对我最好的教育:为人处事老实本分,勤劳朴实,才能赢得别人的认可。

  母亲说,那时候没有电视机、电话、电脑,甚至连有个小收音机也是一种奢望。放学以后,就要背起箩筐去割草,回来还要帮大人做饭、看孩子。那时,全村没有几家有电视机的,所以晚上吃完饭,有电视机的人家自然成了“聚集地”,很是热闹。不过由于是新生事物,还闹出了不少笑话,比如大家都会抢先吃饭、抢先去占座;再比如户主家里的老太太心疼地嘀咕:这么多人看电视,那得多费电呀!后来,家里买了第一台电视机,它陪伴了我们近十年,之后虽然先后换了彩电、液晶电视、台式电脑、笔记本等,这台“笨重”的电视机一直都没扔掉,因为这里面有很多美好的记忆,有时代发展的见证。

  母亲说,那时候也没有家庭用车,只有一辆自制的地排车。这是在我们老家的方言称呼,有左右两个大轮子,中间是一个大木头平板,前面有两个伸出来的长柄,可供人拉或者套马,两边还有两个可以立起来的挡板。地排车通常用来拉粮食、运化肥等,在农村很方便。这辆地排车是为我家立下汗马功劳的,小时候,父亲和母亲在前面拉着车,我和姐姐在后面推车,一起去地里干活,一家人其乐融融,幸福快乐。后来长大了,前面拉车的换成了姐姐,后面推车的换成了我,村里人见到都夸赞:看人家的孩子,都会给家里干活了!后来家里卖了摩托车,把地排车用绳子固定在摩托车上,拉着满满一车西瓜去卖。再到后来,家里买了卡车,地排车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但我们一直没舍得把它扔掉,因为它上面有太多的记忆和故事。

  母亲嘴边的“那时候”,充满了故事。故事里的事,值得回忆;故事里的理,值得铭记!
发布人:贾绪康 发布时间:2021-5-8 08:18 收藏 阅读人次:3107

初审:张兵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回复

1组工小李发布时间:2021-5-13 10:52

回想“那时候”,珍惜“好时候”,奋进“新时候”!

引用 回复

2贾绪康发布时间:2021-5-13 16:10

与君共勉!

引用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