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示范”莫成“失范”

贵州省遵义市委组织部 冉鹏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未经处理的污水溢流入河,河内垃圾漂浮,农民自家建了厕所却不敢用……这一切发生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所属义马市东区办事处的“全国文明村”河口村和“美丽乡村示范村”霍村。

  打造和评选“示范”,目的是让先进者当好标杆,让后进者学有目标、做有榜样。为建设美丽乡村、文明村寨,有关部门进行规划、拨款、施工,让村庄绿起来、村舍净起来、道路宽起来,本是一件大好事,但就是这样的“众人拾柴”之事,却不见“火焰”,反倒是设施停用、污水横流。这样的事,在现实中真实上演。

  无论是“文明村”,还是“美丽乡村示范村”,名头无论多响亮,都是虚的,既有“里子”又有“面子”,老百姓实实在在感觉得到变化,得到了实惠,才是实打实的。无论是河口村,还是霍村,都存在着污水处理设施停运、河里垃圾遍地、村里改建厕所成为摆设等现象,让“示范”双双受阻于污水处理的“最后一公里”。“示范”,对地方来讲,或许就是多一个“名头”;对地方主政者来说,或许就是多一笔“政绩”。但是,对老百姓来讲,这意味着实实在在的希望,意味着环境可以更美一点、文明可以更多一点、生活可以更好一点,意味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以一步步变成现实。

  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便越大。未经处理的污水依然溢流入河,河内的垃圾依然漂浮着,改造的卫生厕所仍然受阻于污水处理“最后一公里”。虽然,刻有“全国文明村 河口”7个大字的高大牌坊仍然屹立在村口,“河长制管理公示牌”依旧立在河岸边,可群众心中期盼的美丽却“姗姗未到”。就这样,“文明村”“美丽乡村示范村”的“示范”,被炼成了“失范”。这样的“示范”,难免造成资金的浪费、资源的流失,带来负面效应,破坏一地形象,影响一地发展。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建设文明乡村,本是推进乡村振兴、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提升群众生活水平的德政工程。可在一些地方,“重建不重管”的现象依然严重,配套建设仍然存在着“水土不服”的现象,统筹谋划、齐抓共管的机制仍然缺失,甚至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政绩思维”“盆景工程”思维。这种不切实际、各为其政、急于上马搞“示范村”建设,不仅容易造成铺张浪费,还容易劳民伤财,更换不来好评,起不了“示范”。饱受诟病在所难免。

  “示范”成“失范”,当引发反思,引以为戒。要从“示范”入手,摒弃“大干快上”思维,杜绝“政绩思维”,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既要做好规划,又要统筹好资源,整合好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住建等多个部门力量,形成统筹推进、协同用力的机制,让“示范点”真正实现“中看也中用”。乡村文明与否,能不能发挥“示范”作用,还需要多听听村里群众怎么说,了解了解群众是什么样的感受,不能凭经验办事、“按图索骥”,也不能只建不管、建好不用。做好这些,才能让“示范”点发挥作用,真正有范。
发布人:半坡散人 发布时间:2021-5-10 09:18 收藏 阅读人次:2653

初审:高朗 编辑:水见文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