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党史学习教育

为民办实事切莫“指”上谈兵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委组织部 邱有昆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期,云南在全省县级及以上部门(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中开展“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工作,作为党史学习教育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这是新形势下引导党员干部夯实服务宗旨、践行初心使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一项重要举措。

  然而,工作中部分党员口头承诺得很好,夸下海口要为群众办几件实事,但“雷声大雨点小”,每天只见坐在办公室“指”上谈兵,却一直不见落在行动上,让为民办实事遥无可期,成了典型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

  笔者认为,“我为群众办实事”要弘扬实干精神,切莫“指”上谈兵。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我为群众办实事”也一样,只有切实转变作风,发扬实干精神,多在落实上下功夫,才能兑现对群众许下的承诺。

  要“亲民”更“敬民”。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为群众办实事,一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才能让群众满意放心。回望百年党史,无论是“半条被子”的鱼水情深,还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优良传统,无不体现着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因此,为群众办实事必须把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根本考量指标,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动摇。面对群众来办事,不能说在口头、停到纸上、流于形式。只有帮助群众实打实解决问题,以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实在在成果取信于民,努力把群众满意度提上来,在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实事中“求实效”,才能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提升群众的满意度。

  要“身入”更“深入”。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同志在治理兰考“三害”时,与贫下中农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干在一起,“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正是他崇尚实干、探求真理的精神写照。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活动中,我们要弘扬真抓实干、脚踏实地的良好风尚,聚焦人民群众最现实、最需要、最急切的问题,多想实策、多出实招。只有真正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抛开面子,多走出办公室,多走进田间地头,多走向群众中间,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拉家常、问冷暖,聚焦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养老、基础设施等民生问题,真正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困难事、烦心事,才能走入百姓心头,把实事办在群众心坎上。

  要“日常”更“经常”。“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为群众办实事就是要“天天如此”。广大党员干部要秉持善作善成的务实作风,切实做到常态化、长效化,把功夫下在日常,形成风气、形成规矩,持之以恒地抓好抓实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每项工作。为谨防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办成“一阵风”式活动,要坚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把工作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既要有“苟日新,日日新”的精进精神,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又要有“既谋一域,又谋全局”的一盘棋思维,注重统筹协调,重点推进。只有把人民的利益时刻挂在心头,把群众的“小事”当作“大事”来办,将事关群众的一件件事“精准办”“马上办”“经常办”,办实办出实效,才能让群众的“小确幸”变成“大幸福”。
发布人:归零 发布时间:2021-5-10 16:53 收藏 阅读人次:3328

初审:高朗 编辑:水见文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