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党史学习教育

一篇论文解锁“中国精神”密码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委组织部 袁科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展览馆里,存有一份名为《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的珍贵论文手稿,这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发表的第一篇关于杂交水稻论文。尽管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但上面的字迹依然清晰,蕴含其中的“伟大精神”和力量永不褪色,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对高产水稻的执着追求,是心系国家粮食安全的爱国精神。民以食为天,“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粮食安全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带着“禾下乘凉”梦想的袁隆平,希望赶快研究出高产水稻,让人民远离饥荒,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为世界粮食安全提供中国“种子”。殷殷爱国情,拳拳赤子心。从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到黄大年、于敏、钟南山等新时代杰出科学家,都是爱国科学家的典范和榜样。热爱祖国、一心为民、造福于民的伟大精神从来就不是一句空话,考验着我们在关键时刻和切身利益问题上能否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无所畏惧、迎难而上。

  对高产水稻的不懈研究,是勇于攀登科技高峰的创新精神。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在当时主流学术界普遍认为水稻没有杂种优势时,袁隆平没有在权威面前畏缩,在挫折面前颓废。他依据科学理论、发扬创新精神,他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勇攀杂交水稻科学技术高峰,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科学技术愈加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和人民生活福祉,需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需要大力弘扬袁隆平身上的这种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调动全社会“不问出身”抓创新创造的精神,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

  对高产水稻的苦苦探寻,是克服种种恶劣条件的吃苦精神。伟大梦想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必定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必定要有“十年磨一剑”、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为寻找天然水稻雄性不育株,袁隆平每天7点出门,与之相伴的是水壶和两个馒头。如同大海捞针,他奔走在田野,埋头于实验室,靠着吃苦耐劳、不断探索的精神坚持、再坚持。“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用放大镜观察了无数稻穗后,他终于从成千上万的稻穗中找出那特别的一株。吃苦耐劳是共产党人的“传家宝”,是推动破浪前行、战胜困难生生不息的力量。要继承发扬“吃苦”的精神,经得起挫折、耐得住寂寞,拼搏进取、勇挑重担,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发布人:袁科 发布时间:2021-5-19 09:06 收藏 阅读人次:3537

初审:楚搴 编辑:马小哈 责编:亦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