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党史学习教育

感悟诗词中的那颗“红心”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委组织部 赵邦宇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以诗叙史,著史为诗。建党百年时光里,有豪气干云的志气,有视死如归的胆气,有不畏艰辛的勇气,有睥睨强敌的豪气,这些,都融入在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中。重温百年间革命前辈的诗词,回眸那段红色的时光,与历史对话,触摸信仰的光芒,汲取一往无前的力量。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爱国之情

  1917年,面对山河破碎、主权沦丧,周恩来在东渡日本求学之际写下这首《无题》,吐露出无尽的爱国之情,这也是那个年代所有为民族出路上下求索之人的真实写照。自西方侵略者用坚船利炮敲开中国国门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有列强环视,内有军阀混战。神州陆沉、民生疾苦被一批爱国青年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们胸怀满腔热血,有的赴日本学习医术,有的赴法国勤工俭学,有的赴俄国学习革命经验……这群在漫漫长路上,不辞劳苦自强不息的青年,就如星星点点的炬火一般,掀起照亮天下的燎原之势。爱国情怀,是我们中华民族繁衍不息的灵魂。让每一条政策起草都贴合实际、让每一次行政审批都简洁高效、让每一份材料报告都言之有物,爱岗敬业、服务人民,就是今天我们的爱国精神。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理想信念

  1936年,被敌人困于绝境的陈毅写下这篇《梅岭三章》,诗中昂扬着对理想信念的坚贞不改和对人民解放的必胜信心。从武昌城头到井冈山上,从黄土高坡到钟山风雨,从白山黑水到天涯海角、从汉江两岸到青藏高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军队在党旗下、在血与火中、在英勇战斗中成长,数十年的武装斗争,无数先烈视死如归,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人民军队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血脉相传,能打胜仗,作风优良,不仅解放了全中国,更洗刷了百年屈辱,重塑了民族自信心。理想越远大,人的精神力量就越强大;信仰越坚定,人的革命意志就越坚强。每一位革命先辈,都是一座精神的丰碑;每一次对他们的回望,都是一次信仰的传承。他们为我们树起的理想信念的标杆,他们的崇高精神和伟大人格,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始终是我们奋勇前进的重要精神源泉。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人民情怀

  1945年,赴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将这篇《沁园春·雪》赠与柳亚子先生,磅礴大气的诗文最后点睛之笔,毛主席用“风流人物”赞誉除己以外的人民大众。关心人民群众生活,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价值追求。从井冈山时期“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到延安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福建东山岛的木麻黄到河南兰考沙地的焦桐树,从大庆油田的泥浆池到响彻戈壁的“争气弹”,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奉献青春、燃烧激情走到今天。古语云,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要把心留在群众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群众的大小情记在心头、落在实处,一件一件地办实、办好;要把根扎在群众中,手拉手、心贴心,同呼吸,共命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把情撒到群众中,像抗疫期间的“逆行勇士”、大山深处的扶贫干部,带着真情实感去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读百年党史,品红色诗词,在英雄意气的“红心”中浸染“诗心”,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铭记初心,在口诵红诗中增强信心,任西风烈、霜晨月,雄关漫道终可越。
发布人:济祖轩-微卒轩 发布时间:2021-5-20 08:31 收藏 阅读人次:3581

初审:张兵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