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乡村振兴:一场“双向奔赴”的“恋爱”

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委组织部 胡光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双向奔赴的爱情被年轻人奉为爱的信仰,讲得是“唯有你也想见我的时候,我们的见面才有意义”。跋山涉水不计千难万险,跨山越海只因终点是你。当青山环抱、阡陌交错的美丽乡村遇见“脱贫攻坚”的致富之路,当勤劳质朴、春种秋收的中国农民恰逢“共同富裕”的制度支持,乡村振兴这场“双向奔赴”的“恋爱”正讲述着这个时代最浪漫的故事。

  “脱贫路上、新征程上一个也不能少,中国共产党说话算数”。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这每一个数字的背后是一个农民的“第二次生命”,是每一组家庭新的希望,是一座乡村发展振兴的曙光。从雪域高原到塞北草原,从黄土高坡到三江平原,千千万万的扶贫干部带着组织的嘱托、带着致富的使命、带着脱贫的政策驻村入户、调查分析,一份份报告、一组组数字牵动了一个又一个产业致富项目落地生根。深度贫困的湘西十八洞村实现了“户户脱贫奔小康”,四川凉山易地扶贫搬迁摆脱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困境,精准扶贫的沃土滋养了一个又一个村落在脱贫路上“开花结果”。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解决了贫困农民“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解决了贫困村长期以来无经营、无收入的难题,实现了脱贫农民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蜕变和行为转变。脱贫了,这三个字让大山褶皱里沉默了千年的村寨长舒一口气;摘帽了,这三个字让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守得云开见月明,脱贫攻坚啃下了硬骨头,乡村振兴的步子终于迈得开。“中国扶贫第一村”赤溪村在小康路上完成了一场“蝶变”,“中国改革第一村”小岗村传承着“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走上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新的起点有新的目标,新的征途也将谱写新的历史篇章。

  “依靠勤劳智慧把日子过得更有甜头、更有奔头。”农民群众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更是乡村振兴的参与者。一首歌里这样唱着:“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总想对你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中国农民,再一次用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头脑印证了苦干“流汗不流泪”、实干“增收富口袋”、巧干“发展有出路”。全国数以万计的村级党组织带领农民党员群众迈步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道路上,乐见风景、不惧风雨,让“老乡奔小康”、让“穷山换新貌”。“当代女愚公”邓迎香带领麻怀村的村民凿通了一条大山里的致富路,巴林左旗的“笤帚苗”实现了农民群众的致富梦,好日子有了奔头儿、秋阳里也有了丰收。

  和乡村振兴谈一场“双向奔赴”的“恋爱”。鸡犬相闻、山清水秀的乡村已奔赴向现代化建设的新高峰,热情友好、朴实勤劳的农民已奔赴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发布人:灼灼其华 发布时间:2021-5-20 15:24 收藏 阅读人次:3375

初审:凌晨 编辑:马小哈 责编:亦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