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新疆拜城:农旅融合“孵”出一片春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委组织部 袁语绮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朝阳冉冉升起,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斑斑驳驳地落在水面上,寥寥翠烟从烟囱里冒出来在风中摇曳,高脚屋、蒙古包、庭院式的民宿小屋零星坐落独具一别,绕着小屋搭建的温室小拱棚青菜长势喜人惹人怜爱,隆隆作响的核桃加工厂机器正在高速的运作……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布隆乡,你会发现,这里景美、业兴、居民富裕呈现出一派宁静祥和的田园风光。

  “我们布隆乡环境搞得好,每家每户门口都种了花花草草,房前屋后干净又整洁,我们住在这里就像住在花园里一样。”村民古丽坎麦尔·阿布力孜由衷地称赞道。谁能想到过去的布隆乡是个穷乡僻壤之地,河坝边垃圾随处可见,每年的三伏天,整个乡都被腐蚀的垃圾味笼罩着。为了摆脱困境,从根本上改变村容村貌,2018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任务为契机,实施环境整治,拓宽产业发展,促农增收。

  “这几年,驻村工作队带领我们种植核桃树开办核桃加工厂,建起生态休闲馆,村里更绿更美了,大家的钱袋子鼓了,日子越过越舒心。”82岁高龄的奥依买里村村民托乎提·塔依尔说。

  拜城县统计局“访惠聚”工作队驻村以来,借助“初心红”党建品牌,依托当地优越的地理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特色种植和“农家乐”旅游,让昔日的贫困乡变为示范乡、家美人和业兴的新乡。

  打造绿色生态农业 走出致富“新路子”

  “那时村里没有人专门种过核桃,只有在路边能看见几棵野核桃树。”昔日的贫困户努尔宛古丽·麦麦提说。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工作队挨家挨户宣传、免费提供帮扶、一对一指导,鼓励村民试种。

  “技术员上门指导,定期查看,核桃成熟了工作队负责买,我们一点都不用操心。”喀斯木·吾守尔回忆中说道说,“我第一年种植的核桃树结果量少,吓得我几天几夜都没有睡好,就怕赔,因此工作队牛队经常过来开导我,说这核桃树接果一年比一年旺的,没想到第二年结果率就真的翻倍了。当年核桃的价格高,我赚了不少呢。”

  为了做大做强核桃产业,工作队建起种植基地、核桃产业孵化园,成立合作社,注册的“核桃油”品牌成为全疆首个获批有机认证和地理标志的核桃油品牌。托万克麦盖提村的核桃产业,辐射带动了前进镇600余户村民种植,户均增收达5000元。

  在此基础上,工作队还请来专业的管理和技术团队,根据市场需求制作多种核桃产品,将单一的核桃种植拓展到核桃油、饲料、中药等附加值高的特色商品,有效推动了核桃产业提质增效。

  发展观光休闲产业 鼓起群众“钱袋子”

  工作队在延伸核桃产业链上做文章,提出“自助+观赏”的发展思路,在原有林带基础上,建成了集采摘、主题民宿于一体,占地200余亩的“生态园”,促进了农业产业链延伸、增收链拓宽。该村还被称为“拜城后花园”。

  更换床单、清扫地面,上菜倒水、收碗擦桌……3月13日,7村生态园里入住了一批客人,服务员热衣兰木·买买提穿梭在民宿和餐厅之间,忙得不亦乐乎。

  “自从村里建起生态园后,人气很旺,我到这里来上班,每个月能挣2000多元,农忙时还能顾上地里的活,打工务农两不误。”热衣兰木·买买提对村里的产业发展赞不绝口。

  为了让村里的生态资源释放更大经济效益,工作队和村“两委”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脱贫攻坚的造血产业,探索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红色宣传激发产业 打造幸福“好日子”

  “家庭农场+农事体验+休闲观光”“民俗文化+休闲观光+康养”“现代农业+红色文化+田园实践”,多种游玩方式,全方位服务,激起农旅热潮。

  “游玩的人多了,生意红火了,今年我还准备重新装修一下店铺,紧跟组织,打造红色商铺。”布隆乡托万布隆村商店老板高兴地说道。

  布隆乡坚持“一村一特色、一带一主题”思路,着力打造“初心”宣传学习服务、“贴心”先锋志愿服务、“红心”联动共建服务、“真心”专家技术服务,用“四心服务”推动党组织、党员和群众推动产业发展融合互动。

  奥依买里村党支部书记阿布都热西提·玉山说:“村里的发展离不开党组织的引领,现在80%致富能手都是党员了,作为党支部书记,我将持之以恒地落实‘双带双促’工作,让群众紧紧跟着党的步伐,稳步发展。”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只有凝聚各方力量,统一思想,助力人才力量与实时创新要素融合,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和不竭动力,经济才会持续向好发展。
发布人:风一样的女子 发布时间:2021-5-21 11:48 收藏 阅读人次:6888

初审:安可欣 编辑:李一画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