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延续梦想 让所有农民“禾下乘凉”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新店镇 李想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5月22日,敬爱的袁隆平院士带着他“禾下乘凉”的梦想永远离开了我们。大地呜咽,山河哭泣,举国哀悼。怀念之余,每一名基层干部应化悲痛为力量,用无私的奉献、敬业的工作、执着的追求延续袁隆平院士的梦想,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让所有农民都可以“禾下乘凉”。

  让所有农民都可以“禾下乘凉”,需要舍己为公的无私奉献。“只是儿子永远亏欠妈妈您了……其实我知道,那个时候已经是您的最后时刻”。这是袁隆平院士在《妈妈,稻子熟了》中表达的对母亲的怀念和歉意。繁忙的工作使他没有来得及和母亲做最后的道别,这成了袁隆平院士心中永远的遗憾。在小家和国家的选择上,袁隆平院士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国家,却把遗憾留给了自己。他用妈妈的英语启蒙和摇篮里尼采的故事激励自己,换来一次又一次粮食产量的提高,填饱了中国人的肚子。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基层干部也需要在小家和国家、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中做出选择。薪酬不高、离家较远、父母年老都是基层干部需要面对的实际困难,但既然选择了基层公务员这份职业就要对得起自己的初心,把对家人的爱藏在心里当成对工作的激励;既然立下为乡村振兴事业奋斗的理想就要坚定信念,把时间和精力奉献给乡村这片正在振兴中的土地。

  让所有农民都可以“禾下乘凉”,需要认真负责的敬业态度。进入耄耋之年,尽管学生们令这位博导“挠头”,身为院士的袁隆平却依然带着博士,为他们认真批改论文,教会他们实验技巧;“28度粮食会减产的”,直到去世前袁隆平院士依然仔细地关注着天气。袁隆平院士用60余年的爱岗敬业换来了杂交水稻亩产千斤的收成,培养了一大批能够延续杂交水稻事业的青年科技人才。袁隆平院士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爱岗才能不断提高,敬业才会有所成就。对于基层干部来说,农村工作的纷繁复杂、千头万绪、包罗万象,决定了我们不能对工作敷衍了事、对群众漠不关心、对矛盾退避三舍。要实现乡村振兴的伟业,树立党在群众中更高的威信,只有在实际工作中用心钻研、勇于担当,用专业精神做好每一件业务工作,用责任意识回应好每一次群众诉求,不拖拉、不回避,迎难而上,用严谨、认真、负责的敬业态度,让百姓感受到乡村振兴不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让所有农民都可以“禾下乘凉”,需要持之以恒的执着追求。袁隆平院士在一次活动中把成功的秘诀总结成“知识、汗水、灵感、机遇”,他告诉青年人,知识是基础,汗水要实践,灵感是人人都有的思想火花,机遇宠爱有心人。袁隆平院士60余年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让粮食高产,更高产,超高产。我们熟悉的是杂交水稻的亩产千斤,我们看到的是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但是,在成功的背后是我们看不到的成百上千次的失败和成千上万次的重新来过。袁隆平院士正是用一次又一次的不断追求告诉我们,八个字的成功秘诀统一起来就是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乡村振兴是一幅壮美的图画,每个基层干部手中都有一只画笔,希望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让乡亲们过上舒心的日子。但把美好的梦想转化成现实,需要对知识的孜孜以求,对工作的精益求精,对灵感和机遇的耐心等待。更需要摒弃脆弱之心、浮躁之心、得失之心,学会忍得住性子,耐得住寂寞,不焦虑一次之成败,不计较一时之得失。用对工作持之以恒的执着追求,拼搏乡村振兴伟业的最终胜利。

  吃米不忘种粮人。作为基层干部,只有扎扎实实地干好乡村振兴工作,让所有农民都能“禾下乘凉”,才能更好地告慰袁隆平院士的在天之灵,才能对得起公务员的光荣称谓。
发布人:理想 发布时间:2021-5-25 07:35 收藏 阅读人次:2633

初审:吴晓 编辑:慕梓 责编:亦风 回复

1瓜娄 胖胖发布时间:2021-5-26 10:12

知识是基础,汗水要实践,灵感是人人都有的思想火花,机遇宠爱有心人

引用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