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让榜样的“种子”开花结果

贵州省黎平县委组织部 王邦和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连日来,“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老先生带着“禾下乘凉梦”与世长辞的消息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举国上下悲恸万分,人们纷纷以不同的方式致敬袁老、寄托哀思,沉痛悼念这位解决了无数人吃饭问题的人民科学家。

  “饱食当念袁公情,思忆弥漫稻花香。”袁隆平为什么如此受人尊敬和爱戴?是因为他一生为杂交水稻事业鞠躬尽瘁,追求的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想。他说了,也做到了。不但解决了我国的“粮荒”问题,而且为世界粮食生产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袁隆平的名字早已写在了大地上,刻在了百姓心中,既给我们留了可以饱腹的粮食,也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粮食。我们缅怀他的方式,就要传承好他的精神,争做一粒种子,为党、为国、为民,在人民中间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争做信仰坚定的“种子”,有“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执着。榜样,与初心同在;榜样,与使命同行。袁隆平的一生,信仰始终坚如磐石,为了实现“让大家吃饱饭”的夙愿,他几十年如一日地耕耘在田间地头。不是在下田,就是在下田的路上。他带领团队用汗水与智慧成功地研制出了杂交水稻系列产品。他的梦想很单纯:一是禾下乘凉,第二个梦想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七十余年的坚守,他把信仰写在了大地上,践行着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的誓言。向袁老学习,就要学习他那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科学家精神,把信仰融入生命,把个人融入时代,把初心化为行动,始终保持着对党和人民伟大事业的无限忠诚、无限热爱,敢于拼搏、勇于开拓,以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

  勇当奋发向上的“种子”,有“攻坚克难、舍我其谁”的担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袁隆平出生于战乱饥荒年代,积贫积弱的中国,饿死人是常态,他的童年时光几乎都是辗转于动荡和逃难中,亲眼目睹和经历了饥寒交迫的苦难生活,从小在心里就埋下了“让大家都吃饱饭”的“种子”,这也是他从小立志学农的原因所在。为了让这粒“种子”生根发芽,袁隆平带领他的团队一路攻坚克难,做了无数个实验,从“水稻田”到“盐碱滩”都留下了他奋斗的足迹,研发的杂交水稻由最初的每亩300多公斤增长到每亩1500多公斤。自称“90后”的袁隆平,数十年间从未停下奋斗的脚步。向袁老看齐,就要学习他奋斗永不止步的崇高品质,握稳“接力棒”,走好新的长征路,赓续他未尽的伟大事业。

  甘做孜孜不倦的“种子”,有“默默无闻、俯首为牛”的奉献。“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去半根草。”作为中华“拓荒人”的袁隆平,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水稻和人民,他曾说:“我得过很多的奖,这个共和国勋章是最高的奖,对我是一个鼓励,也是一种鞭策。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尽量发挥新的贡献。”在他的字典里没有“颐养天年”四个字,90岁高龄的他依旧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依然“管不住”那迈向稻田里的双腿,他深知只有在稻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舍小我而利公、行大道而忘我”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以袁老为标杆,就要在献身事业、真抓实干中涵养家国情怀,在知难而进、敢闯敢干中修炼无我境界,在艰苦奋斗、埋头苦干中锤炼高尚品德,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状态扎扎实实干好每一项工作。
发布人:王邦和 发布时间:2021-5-27 08:51 收藏 阅读人次:3953

初审:图南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