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走访慰问 身入更要“心入”

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横塘岗乡人民政府 刘伟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中央组织部印发通知,要求各级组织部门按照党中央要求,在“七一”前夕,对获得党内功勋荣誉表彰的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和烈士遗属、因公殉职党员干部家属进行走访慰问。 

  走访慰问,顾名思义,就是既要“走”,也要“访”,既要“慰”,也要“问”,不能流于形式、浮于表面,走访慰问并不是要讲排场、搞阵势、送重礼。只有身入百姓之中,放下架子、躬下身来,与群众平等交流,才能掏出他们心窝里的话,才能真正了解他们所需、所盼,才能把温暖和关怀实实在在地送到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的心坎上。因此,走访慰问,不仅要身入,而且更要“心入”。

  带着“细心”去走访,做到摸排细致、倾听民声。要想在走访慰问的过程中把党的关怀传递到位,就要做好细致的摸排工作,全面、客观、精准选定走访对象,不可“照搬照抄”往年名单,做好走访对象选定“加减法”,防止出现优亲厚友,多头重复走访慰问等问题,确保实现“能访则访”“应访尽访”。要把走访对象当成自己的亲人,主动关怀、亲切问候,做到身到心到。从制订方案到具体走访,把握好每一个细节,做到细心、用心、贴心;不端架子,俯下身子到群众中去,主动把凳子坐热,在摸摸衣被、揭揭锅盖、拉拉家常中,了解他们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增加与他们的感情,通过“点对点”“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增进了解,加深感情,使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在“润物细无声”中增进与群众的感情。

  带着“真心”去走访,做到真诚相待、问计于民。走访慰问陷入形式主义“怪圈”,根本原因还是慰问者思想上走岔了、走偏了,没有把走访慰问摆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高度来认识,而是当成“例行公事”来对待,进而滋生“懒政”心态,导致行为“失真”。要避免“应景”式慰问,不能只是把慰问“送下去”,还要把意见建议“带回来”。只有带着发现问题的态度去走访,真心倾听“心里话”,主动同老党员们聊一聊当前的大势与大事,从嘘寒问暖中帮助解决一些后顾之忧;对于生活困难党员、烈士遗属、因公殉职党员干部家属重在了解当前的生活状况,有针对性解决养老就医、入学就业等实际困难;对于老党员、老干部要强化主动服务,耐心倾听其柴米油盐之诉,耐心与他们把问题谈透、把办法想明、把情绪抚平。充分发挥他们“智囊团”“经验库”的作用,问出工作“真经验”,问出发展“金点子”。

  带着“初心”去走访,做到问清诉求、精准施策。“岁月不居当初心依旧,为民情怀当抱朴为心”。领导干部在走访慰问时,一定要坚守初心,以百姓心为心,心中装着百姓,不能简单地“一慰了事”“一问了之”,而是要针对走访慰问过程中群众反映的“问题”,合理分析,找出重点,对当场能解决处置的问题要当场处理,不能现场解决的问题带回来想办法加以解决,即便是无法解决的问题也要做好解释说明工作,不能走访慰问结束就束之高阁,或忘得一干二净,更不能承诺答应的事情不解决、不办理,让群众心里头留“疙瘩”。同时,也要从慰问对象反映的诉求期盼、意见建议中,查摆工作的不足和弱项,并将其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盯紧薄弱环节,固底板、补短板同向发力,把慰问对象所思所望所急的“问号”,变为我们所做所为所成的“句号”,写好走访慰问的“后半篇”文章。
发布人:咖啡里的茶 发布时间:2021-6-3 08:27 收藏 阅读人次:3409

初审:安可欣 编辑:李一画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