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阅卷组 一名基层干部的二度交卷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灵溪镇人民政府 谢一添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又是一年高考季,忆起当年(2015),多少辛酸艰苦,多少垂头丧气,多少春风得意……顿时百感交集。大多数人被问起对高考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都会不约而同答道:高考作文。时光匆匆而过,我已从一名青涩的赶考生成长为一名踌躇满志的基层干部,想借此机会重新表达自己的看法,既是情感抒发,亦是在梳理工作以来的心路历程。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偏急则为文急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金代元问好《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文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对此你怎么看?

  我们往往会自然而然地赞同“言为心声,文如其人”的道理。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杜甫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长啸,悠然自得的陶潜则吟出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可细细思考,反面例子亦数不胜数。千古名句“谁之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作者李绅踏上仕途之后穷奢极侈,成了著名的大贪官;被作为美男子代表的潘岳(后世称潘安),在《闲居赋》中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蔑视之情,他本人却是个“轻浮躁、趋势利”的人,趋炎附势,毫无文人风骨可言。

  由此可见,“言为心声,文如其人”的论断既非肯定式,也非否定式,而是条件公式。在满足一定条件后,方可成立,反之则不成立。

  深积累、多思考、勤练习,凝成“文如其人”的皮肤。如果没有平时的阅读积累,无论一个人的内里如何,也绝难以相匹配的文字表述;如果学而不思,则无法有发自内心的感悟,表达欲望亦无法由心散发;如果平时不勤加练习,则如食材堆于灶前而不烹饪,终归腐烂。三者缺一不可。在平时工作中要做个有心人,多收集宝贵的资料,思考所见所闻,最后亲动笔,将所积所思转变为自己的表达和思想。

  联系实际,浇筑“文如其人”的血肉。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字本身绝不是毫无意义的冰冷符号,它的出现代表着当地先民对自然天地的感悟,某种程度上写作的任务就是对现实中自我的、他人的各类感悟进行加工,以抒发情感、针砭时弊、触人心弦。写作绝不能闭门造车,将思维局限于一方小小的办公室里、电脑屏幕前,要多联系自己的实际工作,探寻日常点滴小事中的情感流露,捕捉一霎那发生的灵感乍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基层开展调研,认真总结、思考、撰写,写出联系实际、接地气、有温度的文章来。

  永远跟党走,淬炼“文如其人”的灵魂。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就是全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创作脱离了这个基本点,终归只是空中楼阁。或沦为“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病呻吟,或走向不停诋毁社会主义建设的网络极端分子那样的毁灭之路。应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建设中的的“主心骨”“压舱石”“定盘星”地位,自觉将个人命运同时代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将水平有限的文笔融入到无限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那我们创作就自有其价值。如同江河汇入大海,虽然不见踪迹,却永存世间。面对我们的文字,高尚的人们会收获知识、获得鼓舞、洒下热泪。
发布人:二十四画生 发布时间:2021-6-7 09:44 收藏 阅读人次:43416

初审:易晗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回复

1月照清涧发布时间:2021-6-8 16:13

就“文字本身绝不是毫无意义的冰冷符号”这一句很难不认同

引用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