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挂职到乡村 “沾土”莫“染尘”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斑竹园镇人民政府 任晓龙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批批机关干部通过挂职锻炼、驻村帮扶等形式深入乡村一线,在充实基层干部力量的同时磨砺了意志品质,锻炼了实干真功。但也有极少数同志在复杂环境中受到某些不良风气影响,不仅没有和群众打成一片,反而学会了“投机取巧”,沾染了“污垢尘埃”。从机关到基层,不仅工作侧重点有所不同,而且意味着身份和环境发生变化。派驻乡村一线,党员干部应自觉增强政治意识、提高辨别能力,在基层“大熔炉”中淬炼为民初心、擦亮公仆本色。

  掌握实情要深入群众,莫在“小圈子”中“迷了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特别要多交几个能说心里话的基层朋友。可少数干部人虽然下来了,却放不下架子、迈不开腿脚,很少到群众那里“串门”“唠嗑”,甚至觉得老百姓的话“觉悟低”“不中听”,经常交往的对象局限于少数乡村干部和能人大户。“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农村某些地方受到身份地位、远近亲疏甚至宗亲势力的影响,往往会形成不同的利益群体。一些人从自身角度出发反映情况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失真”现象,只有多方了解、相互印证才能窥得全貌,否则工作中难免“力量用偏”“屁股坐歪”。党员干部下到基层不能“管中窥豹”“雾里看花”,更不能“不食人间烟火”,而要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千家万户,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带着一身“泥土味”打开老百姓的“话匣子”。

  破解难题要守正笃实,莫在“小聪明”中“越了界”。农村基层是党和国家各项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一些“土生土长”的乡村干部长期在一线摸爬滚打,对当地的具体情况比较熟悉,推动工作遇到矛盾困难时,往往会有一套独特的解决办法。但与此同时,少数乡村干部对理论学习重视程度不够,开展工作往往“灵活性”有余而“原则性”不足,如果过度迷信这些“实用管用”的“土政策”“土方法”,有时也会出现简单粗暴、“打擦边球”等问题。“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党员干部在“拜师学艺”的同时,也要明辨是非、有所坚守,把良好的作风带下去。开展工作时不仅要虚心向“老前辈”请教,去除身上的“书卷气”,也要读懂吃透各项法规政策的具体要求和精神实质,以“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态度破解难题,确保各项政策在基层“不走偏”。

  手握权力要如履薄冰,莫在“小算盘”中“湿了鞋”。派驻乡村一线后,一些同志从原先的机关办事人员忽然间变成了手握一定资金、掌握一定权力的“下派领导”。由于初来乍到“根底尚浅”,往往更加容易成为某些别有用心之人“围猎”的对象。“禁微则易,救末者难,人莫不忽于微细,以致其大。”驻村干部每次决策办事莫不牵涉着千丝万缕的群众利益,一言一行之中莫不代表着上级机关和党员干部的形象,绝不能自我感觉手中权力不大就不知不觉放松警惕,被一点一滴的“毛毛雨”淋个透湿。从慰问金发放到低保评定,从落实奖补政策到项目工程招标,党员干部要牢记权力姓“公”,一丝一毫不可私用;群众最“大”,任何时候不可轻慢,要自觉净化“三圈”,始终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用浩然正气抵制邪气歪风,做贴近群众的“泥土”,不做浮在半空的“灰尘”。
发布人:淡若秋风 发布时间:2021-6-9 08:28 收藏 阅读人次:2919

初审:杨南方 编辑:水见文 责编:礼嘉 回复

1有思想的小鸭子发布时间:2021-6-9 10:59

用浩然正气抵制邪气歪风,做贴近群众的“泥土”,不做浮在半空的“灰尘”。又学了一课

引用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