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党史学习教育

珍贵的“半部电台”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委组织部 周洁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土地革命战争馆内,陈列着这样一部电台:开关和调节旋钮锈迹斑斑,线圈、变压器、圆铜片布满灰尘,甚至没有完整的发报机。谁能想到这部破旧简陋的电台,竟是九十年前中国工农红军拥有的第一件高科技通信设备,并在数次战役中屡建奇功,被毛主席称为“克敌制胜的大法宝”。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这是毛泽东喜闻龙冈之战大捷的当晚一气写成的。这一战,红军不仅伏击张辉瓒并全歼其十八师,结束了第一次大“围剿”,而且获得了第一部电台,并俘虏了数十名电台工作人员。

  那这部电台是怎么变成“半部电台”的呢?这其中有一个辛酸又叫人发笑的小故事。当时红军作战条件艰苦,很多战士并不认识电台长什么样子,发报员王诤还没来得及解释,一名小战士就已经把装电台的木箱子当成了危险物品,一个枪托砸坏了木箱,也砸坏了箱子里电台的发报机。于是,这部电台就成了只能收听不能发报的半部电台。由于1930年之后红军的作战形式变成以运动战为主,因此及时获取消息以便组织各地区部队配合行动就显得至关重要。在没有先进设备的情况下,要想打探消息全凭红军战士们冒着风险深入敌占区,许多战士因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所以,虽然是不能发报的半部电台,但能够接收新闻,能够监听国民党军队的通话,对于昔日的红军部队来说便是极其珍贵的了。

  1931年3月,国民党发动第二次“围剿”,其部队每到一处都要用电台发报询问对方位置,且肆无忌惮地使用明语联络,丝毫没有意识到拥有了“顺风耳”的红军将给他们带来怎样的迎头痛击。为了获取国民党的通报对象与主要方位,王诤和其余报务员没日没夜地蹲守在“半部电台”之前,片刻不离、寸神不分,终于截获了金珏致“剿匪”总司令何应钦的急电,这份电文泄漏了国民党部队下一步的动作走向和相关安排,是决定胜局的一段电波。有了这“半部电台”的帮助,红军便如虎添翼。毛泽东、朱德依据情报周密部署,在观音崖、九寸岭布下天罗地网,好似神兵天降,短短十几天内五战五胜,横扫七百里,大获全胜,彻底粉碎了敌人二次“围剿”的野心。

  电台和无线电技术人员在几次战争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红军越来越认识到高科技和新人才的重要性。为了保护技术人员和电台能安全顺利渡江,多名红军战士不惜付出生命,壮烈牺牲。心中有信仰、有坚持,才能走得快、走得远。以“半部电台”起家的中国红色电信事业,就靠着一道道电波,在艰苦的环境中创造了奇迹,“指挥了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在内的24次重大战役,领导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它不仅仅是一部电台,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红军战士艰苦奋斗、不畏牺牲的精神寄托。如今,这部电台已融入历史,但它承载的精神未流逝,在新时代中熠熠生辉。”时空变幻,精神永恒。虽然电报早已成为历史的记忆,但红色电信精神仍在一代代赓续传承。抗洪抗震、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电信人的身影出现在每一个需要他们的地方,他们为保障通信顺畅、提供信息服务而时刻准备着、不敢懈怠,我想这便是根植于我们血脉中的“红色基因”。
发布人:神的孩子都在跳舞 发布时间:2021-6-9 15:53 收藏 阅读人次:7440

初审:高朗 编辑:马小哈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