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品学兼优的选调生来到乡村一线磨砺,让选调生这个群体在基层干出了名气、打响了品牌。但也有少数地方对年轻干部使用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导致部分选调生在基层的思想和工作状态不够理想。基层党组织在选调生培养中应下足“松土施肥”“修枝剪叶”的功夫,帮助他们扣好人生事业“第一粒扣子”。
加强关心关爱,别让选调生成为狼狈不堪的“丑小鸭”。少数选调生带着一腔热血从大城市来到乡村一线,原想凭借所学知识在火热“练兵场”大显身手,可由于刚从环境优越的“象牙塔”来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基层,身心有个适应过程,加之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存在一定程度的“眼高手低”,结果不仅未能发挥出自身优势,反而在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上失误连连,搞得身心俱疲,甚至被吐糟“选调生也不过如此”。与“土生土长”的基层干部相比,选调生的学历高、创新思维活跃,但也存在心理承受能力弱、实践经验不足的短板。基层党组织应根据选调生的专业特长和性格特点加强工作指导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平稳度过“磨合期”。要积极采取岗前培训、以老带新等方式帮助选调生尽快熟悉情况、掌握方法,用示范带动、谈心交流等形式帮助他们尽快摆正心态、进入角色。
科学培养使用,别让选调生成为不沾泥土的“笔杆子”。选调生是高校中的“党员+学霸+学生干部”,普遍具备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字水平,而目前基层又相对缺乏“会写材料”的同志,这使得少数选调生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乡镇一级的“大笔杆”。大会发言、阶段总结、工作汇报、宣传报道……少数基层单位为了让各类文字材料“提高档次”,或是将写好的初稿交给选调生“加工润色”,或是把与文字相关的工作统统交给他们来完成,俨然把选调生当成了足不出户却事事能做的“百事通”。“纸上得来终觉浅”,选调生如果光在纸上磨而不在事上磨,群众感情和工作感悟必将变得苍白而浅显。基层党组织要正确处理好培养和使用的关系,让选调生真正与基层实践融为一体,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在田间地头了解真实情况,修炼实干真功,让他们的“基层经历”成色十足。
加强教育管理,别让选调生成为充满功利的“老油子”。少数选调生虽然身处乡村一线,心中却时刻想着早日进入省市机关,他们既担心长期“调不动”,又担心遴选公选“考不好”,结果因为某些“前辈高人”的指点,受到了消极人生哲学的影响。有的学会了“挑肥拣瘦”,热衷于完成“见成绩”“出亮点”的工作,对一般事务性工作能推就推、能躲就躲;有的学会了“故意藏拙”,任务一重就拿出“态度好、速度慢、质量差”的套路,用故意“掉链子”来换取相对轻松的工作环境,想着给复习备考留足时间。选调生的培养目标是党政领导干部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工作人员,必须保证过硬的政治素质和职业操守。基层党组织要加强选调生的教育引导和跟踪管理,时刻关心他们的工作表现和思想动态,用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发挥干部考核“指挥棒”作用,为选调生创造“蓬生麻中”的良好干事创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