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组织工作

走访慰问莫离“温”“闻”“稳”“问”

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 靳仔囡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中央组织部印发通知,要求各级组织部门按照党中央要求,在“七一”前夕,对获得党内功勋荣誉表彰的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和烈士遗属、因公殉职党员干部家属进行走访慰问。并强调要向走访慰问对象转达党中央对他们的关怀,褒扬他们为党的事业作出的贡献,同时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走访慰问是深入基层问计于民、上门送学送温暖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是组织连接困难党员、退休老党员、老干部、烈士遗属的好方式。但是,也要切忌走成浮于照片的“形式”、走成纸上飞舞的“红头文件”、走成不解决问题的“死胡同”、走成透心凉的“政策”。笔者以为,走访慰问要避免这些问题,当莫离“温”“闻”“稳”“问”四个字。

  温:要“雪中送炭”、不要“锦上添花”,“温”暖一人、带动一户、鼓舞一片

  走访慰问从形式上看就好比一次家访。但它不同于家访之处在于,它是一次“雪中送炭”的而非“锦上添花”的“家访”。慰问对象常常是党员中的“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退休老党员”和“老干部”。所以,“七一”前夕的“家访”的主色调须是“温暖”的“暖色调”。到实地去、到困难党员家里看一看“真困难”,哪里困难就向哪里“雪中送炭”。优秀的党员领导干部是善于做“雪中送炭事”、少做“锦上添花事”的党员领导干部。建党百年“七一”前夕的慰问,要把“雪中送炭”精神,融入进温暖的走访暖色调里,“温”暖一人、带动一户、鼓舞一片。

  闻:要听真人真事真情,“闻”听萧萧竹,访“准”一枝一叶

  走访慰问是深入基层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直接方式。在问需于民和问计于民的过程中,“闻”都是排在“问”前“第一位”的。进退休多年的老党员家里,面对面坐下聊家常时,年轻的领导干部,要格外“竖起”耳朵来听,听老党员讲述几十年前的奋斗故事,听老党员讲述他们那个年代的烽火往事,常常可以给新时代的领导干部以执政经验和启示;听老党员讲对现在形势政策的见解,听老干部讲对目前单位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建议,常常可以给年轻的领导干部以带队伍搞建设的经验和启示;听老党员讲他们面临的困难,常常可以给领导干部带来“问题导向”的思考与实践。走访慰问之“闻”,在于“真”和“准”二字,听真人真事真情真意,走准看准闻准学准思准。

  稳:把钱“稳稳”地用在“刀刃”上

  今年,中央组织部从代中央管理党费中划拨3.95亿元,用于“七一”前夕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在走访慰问中,要向新中国成立前加入中国共产党、目前健在的农村老党员和未享受离退休待遇的城镇老党员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金,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系统)要从本级管理的党费中尽快落实配套资金,确保在“七一”前发放到慰问对象手中。新中国成立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老党员,为党的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党和人民都不会忘记他们。把钱“稳稳”地用在“刀刃”上,就是要把钱送至“最需要”“贡献最多”的党员手中,用“真金白银”方式表达党中央对他们的亲切关怀,用“真金白银”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保障他们的生活。

  问:“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打破最后一米,搭建征求意见的“圆桌”

  走访慰问是打破向群众学习“最后一米”的直接方式。走访慰问过程中会直接接触困难党员和老党员的家属。党员家属属于广大的人民群众。借慰问之机、走访之便,带着“问题导向”,问问家属对党的事业有什么需求,问问家属对党的政策文件、建设事业和改革任务有什么意见建议。把征求意见的“圆桌”零距离地摆进干部家属中间去。这比群众“家门口”“一刻钟服务圈”更近一步、更敬一步、更精一步。
发布人:雪中送炭 发布时间:2021-6-16 15:58 收藏 阅读人次:2932

初审:钟辉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