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美丽身影的“背后”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供销社联合社 初震宇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在新时代进程中,供销人高举“背篓”“扁担”大旗,以情为笔,以汗为墨,在神州大地上谱写了一个个与群众共风雨、勇前行的感人故事。新时代供销人从“喧嚣闹市”到“地远偏乡”,用脚步丈量责任,用汗水浇灌担当;从“针头线脑”到“吃穿住行”,用“背篓”肩负使命,用扁担挑起幸福。作为供销大军的一分子,我倍感荣幸,站在前辈们背后,欣赏他们“美丽的身影”。

  美丽身影的“背后”,有脚上的血水留下的“咬定青山不放松”之足迹。1965年,以周口店供销社黄山店分销店负责人王砚香为原型的电影《红色背篓》上映。担任电影主角的程汉琨为演好角色,来到“背篓商店”与王砚香一起同吃同住同行、体验生活。这天,程汉琨专门在“背篓商店”买来一双和王砚香一样的球鞋,背着同样的背篓和货物,他们一起出发了。刚开始,程汉琨兴高采烈,脚步轻盈地比王砚香走得还快。但走了不到一半,程汉琨的脚步就跟不上了,脚上磨出了一串串血泡,双肩仿佛背负着千斤重担。一趟下来,程汉琨终于真切体会到“背篓商店”的苦与乐。原来,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是有人在负重前行,看着影片中一瘸一拐的背影我似乎看到坚韧的竹,紧紧地咬住沉甸甸的责任。

  美丽身影的“背后”,有额头的汗水展现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之信念。为了让常年居住在偏远的锯齿山上的羊倌一家老小,再也不用每天往返曲折的羊肠小道,到下边山谷中去背水吃,王砚香很快购进一口大水缸,和店员杨守林一起专门上山一趟。一大早,他们将这口50多公斤重的水缸用绳索系牢,轮流背着,沿着山路小心翼翼地往上爬。杨守林脚下一个趔趄,差点将水缸掉下来,幸亏王砚香及时接住,胳膊上却蹭破了一层皮。不知歇了多少次脚,两人倒了多少次手,直到太阳西斜,他们才来到羊倌的家里。当这家人看着放在眼前透着光亮的大缸和一旁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的王砚香二人时,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而王砚香他们稍稍休息一下,顾不上喝口水,就又到别家收购山货并统计所需货物去了。我想,“背篓”精神能从供销的“一点红”到全国的“一片红”,正是靠着额头上一滴滴不遗余力、全力以赴的汗水,滋润着群众的心田。

  美丽身影的“背后”,有眼中的泪水铭刻的“落红不是无情物”之坚定。2009年12月27日,在“影响中国供销合作社60年”活动颁奖典礼上,王砚香获得了“文明传承奖”。现场放映的《红色背篓》电影片段,勾起了老人数十载的记忆。王砚香在现场激动地说:“背篓现在不好找了,但精神仍在传承。”是啊,面对新形势、新需求、新机遇、新挑战,供销人响亮地喊出了“扎根三农、诚信经营、开拓服务、创新发展”的口号,为“背篓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我们坚信,只要“服务三农”的信念在,心贴心地服务就不会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淡化,就不断有让人温暖的供销故事在城里乡间演绎。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洒遍了牺性的血雨。”供销社高质量发展背后蕴藏着供销人的付出和奉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作为新时代的供销人,我们要紧跟随供销前辈们的足迹,赓续红色基因,让“背篓”精神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发布人:笔耕不辍 发布时间:2021-6-18 15:16 收藏 阅读人次:2690

初审:韦卡 编辑:马小哈 责编:亦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