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芦苇从中的“苦”精神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河苑社区 方雷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受邀参观了江苏省常州经开区党群服务中心,红色阵地收录的一则故事《芦苇丛中的红色课堂,地下斗争的党训班》深深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故事讲述关于1948年6月,中共澄武锡工作委员会克服重重困难,在环境恶劣的芦苇丛中举办党训班。对40多名坚持在原地的共产党员、武工队员进行党性、形势和气节教育,以应对白色恐怖下的残酷斗争。广大党员干部要铭记这段苦难岁月,吃得芦苇从中苦,在吃苦中成长为党的优秀儿女、在苦中擦亮为群众办实事、在苦中奔赴“禾下乘凉梦”,在芦苇从中闯出一片新时代的广阔天地。

  吃得芦苇丛中“苦”,才能成为党的优秀儿女。延安时期的教学环境非常简陋,教室是窑洞,黑板是石头板,石头砖块为桌椅,广大青年奔赴“窑洞大学”的熔炉里淬炼、学习,快速成长。谁都想去条件好的地方,艰苦的地方我不去谁去,时代楷模张富清老人听从党的号召,毅然决然选择到最偏远最贫困的地区工作,为了千百万人过上幸福生活炸山开路。岸上不可能培养游泳健儿,远离战场不可能产生战斗英雄。广大党员干部应“做党的好儿女”扎根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以不贪虚荣、不慕权贵、“深藏功名”的底气,做前行路上的“一块砖”“一根钉”,尝人未尝之苦,为个人成长积蓄着力量,让这份苦历练自我、突破自我塑形。

  吃得芦苇丛中苦,才能奔赴“禾下乘凉梦”。少年袁隆平看到路边饿殍时,立志“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几乎花费了自己一生让全国人民“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耄耋之年的袁隆平获得“共和国勋章”这一至高无上荣誉,回去后第一件事,还是下田。他说,“年纪大没关系,我还没有痴呆,还可以干下去。”您用一生屹立在稻田中,扛起了全民小康之责、国家富强之责。年轻干部生在红旗下没有经历过枪林弹雨,没有经历过太多的苦难,常有脱离群众不切实际的幻想,广大年轻干部只有到“田间地头”去冲浪,把热血与汗水洒在扶贫路上,才会踩进泥土里,才有“热锅上蚂蚁”般的体验,才能用自己的青春、智慧与汗水收获梦想的灿黄麦穗。

  吃得芦苇丛中苦,才能擦亮“为群众办实事”。近日,北京卫视播出纪录片《我为群众办实事之局处长走流程》中,北京市人社局劳动关系处王林副处长体验外卖员一天的生活引发全网热议。王处长“12个小时就挣了41块”,让我们感受到外卖员生活不易的同时,也给予了广大党员干部启示,将心比心,深入基层,实心实意才能为民办好实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一个联系群众、为民办事的过程。”广大党员干部撸起袖子进村、驻厂、下学校、田间地头去实地深蹲,“火线”从群众那掌握到第一手材料,解群众的燃眉之急,以“群众心”读懂“群众“挑刺”,用“群众话”体会群众的“牢骚”,甘心吃苦,自愿受气,让“群众办实事”走深走实,倾尽全力守护人民幸福。
发布人:方雷 发布时间:2021-6-23 09:01 收藏 阅读人次:3200

初审:杨南方 编辑:李一画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