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北大红楼何以“红”?

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 靳仔囡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6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同志就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进行了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这次学习的“课堂”设在中南海之外。总书记到北大红楼参观了主题展览,到丰泽园毛泽东同志故居参观瞻仰,最后回到怀仁堂围绕主题进一步开展学习讨论。

  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刊发的《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一文中强调,要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北大红楼建成于1918年,因大楼主体由赭红色的砖砌成,而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红楼”。“红楼”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群的代表。红色,象征着革命先辈在这里孕育建党的光辉历史。

  今天,我们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就要让北大红楼永葆“红色”,永不变色。把握好“近”与“远”关系,远“红”近“红”皆是“教材”,切忌“舍近求远”;把握好“钜”与“简”关系,在“钜”中读懂“简”,在“简”中品味“钜”;把握好“动”与“静”关系,让“想静静”的红色文物“活动活动”。

  把握好“近”与“远”关系,远“红”近“红”皆是“教材”,切忌“舍近求远”

  从地理位置上看,北大红楼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是北京市中心城区的“红色资源”。作为党性教育基地、党史学习教育红课堂,对很多党员干部来说,可谓是交通便利的一个“近处”课堂。但是,每到七一,很多基层党组织舍近求远,追求活动地点的“新颖”“不重样”,也会经常组织赴远郊的地方参观学习。踏出单位的“一亩三分地”,不远几十公里路程去边远一些的区里学习一下红色历史。笔者以为,在运用红色资源学习“四史”过程中,在兼顾“远”与“近”的红色资源有效运用时,也要切忌“舍近求远”。不要为了图“新鲜”“与众不同”而“故意”“舍近求远”,这样就会使党史学习教育产生“本末倒置”的效果。要正确处理“远”与“近”的关系,远“红”近“红”皆是“教材”。

  把握好“钜”与“简”关系,在“钜”中读懂“简”,在“简”中品味“钜”

  1956年,董必武用《庄子》里的一句话送给一大纪念馆:“作始也简,将毕也钜。”我们的大党,是从一百年前的“简”中发展过来的。“北大红楼”就是“简”字中的一个红色“缩影”。小小“红楼”,外表看上去简简单单的“红楼”,和如今的大党比起来,是“小”与“大”、“简”与“钜”的鲜明对比。但是,我们要在今天的党史学习中善于从“红楼”之“小”里看到“百年风华”之“大”,要善于从“红楼”之“简”里品味不朽业绩之“钜”。与此同时,大道至简,我们也要深刻敏锐地从百年历史之“钜”中读懂“简”的道理。比如,从党的百年史“四个发展阶段”的众多故事中寻初心,是一个深入浅出的过程;从百年大党“理论联系实际”的繁多故事中找立场,也是一个由钜及简的过程。

  把握好“动”与“静”关系,让“想静静”的红色文物“活动活动”

  “我是文物,我想静静”在我们以往的参观印象中,文物是在博物馆、红楼里安静得纹丝不动的事物。“想静静”的文物也有教育性,但是它们的教育性不如“会说话”“会活动”的文物更强。静态的文物是可以“说话”的,可以“讲故事”的,可以“活泛起来”的。比如,《新青年》编辑部旧址恢复了陈独秀在京办刊的工作场景,让静态的文物述说历史故事;北大红楼把北大红楼革命精神等课题研究成果,及时融入进展览中,把“静止”的历史成果转变为“动态”的“发展”新成果,把“动态”的发展新成果又提升巩固成“静止”的新成果。要正确把握“动”与“静”的关系,让“动”与“静”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相互转化、促进成效。

  北大红楼何以“红”?何以让北大红楼永不变色?以何让红色资源、红色江山永不变色?我们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把握好以上三对关系,让红色资源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变成真正的“好教材”。
发布人:雪中送炭 发布时间:2021-6-28 15:41 收藏 阅读人次:2794

初审:严格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