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党员干部不妨常下乡走走

广东省韶关市浈江区自然资源局 卢惠君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的留学生们的回信中说:“中国有句俗语:百闻不如一见。欢迎你们多到中国各地走走看看,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同时把你们的想法和体会介绍给更多的人,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上的中国是有限的,想了解真实的中国,感受真实的风土人情、民风民俗,就需要我们用脚步去丈量脚下的每一寸土地。党员干部作为人民群众的服务提供者,要有“小马过河”的实践精神,常下乡走走,亲自“下河”,试探深浅。

  常下乡走走,多看看“基层百态”,当好党的“摄像头”。基层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是开展工作的“大舞台”,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是我们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政策实施得好不好、制度执行得顺不顺,人民群众满不满意,关键看基层。党员干部作为制度执行的监督者、政策实施的指导者、惠民服务的提供者,要经常走出“安乐窝”、走进群众家中、走到田间地头,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当好党的“摄像头”,及时按下“快门”,记下基层群众的喜怒哀乐、正在发生的大事小事。党员干部要保持足够的敏感度,从基层的实践中不断体验,从“基层百态”中发现异样、看到变化,从而获得对“基层百态”更深入的理解、更深刻的认识。

  常下乡走走,多听听“满腹牢骚”,当好群众的“娘家人”。下基层时,党员干部常常会听到群众“发牢骚”,这些牢骚话中可能会有一些不正确的认识,也可能包含着偏见、误解,但“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牢骚话”不一定正确,但正确对待“牢骚话”总是正确的。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群众发牢骚,有意见,说明我们的政策和工作有毛病。”现实生活中,群众“发牢骚”最多的地方,往往是最急最难的地方,诸如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领域。党员干部要当好群众的“娘家人”,耐心倾听,善于开导,听懂“牢骚”的弦外之音、话外之意,不但要安抚他们,还要鼓励他们,“有什么话尽管说,有什么建议尽管提”,只有这样才能找准问题的“痛点”,才能扎准治疗的“穴位”,才能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

  常下乡走走,多讲讲“中国好声音”,当好党的“广播员”。据统计,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数量为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互联网的发展让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一线新闻记者,动动手指就能把身边发生的大事小事发布到互联网上,前一秒钟发生的事情,下一秒钟就能在网上看到,一网在手,想看就看、想听就听。我们在感叹信息传播速度之快、效率之高时,要警惕垃圾信息的传播,“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谣言就是信息的“垃圾”、信息的“毒瘤”,其带来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在这个信息高速传播的时代,党员干部要挑起信息传播的重担,不仅要及时发布信息,抢抓话语权,引导正确舆论导向,还要和群众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杜绝信息“盲区”,不给谣言钻空子,讲好“中国好声音”,传播“正能量”。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党员干部不妨常下乡走走,用脚丈量民情,用心化解民忧。
发布人:风雨兼程 发布时间:2021-6-30 23:54 收藏 阅读人次:2449

初审:邱莫 编辑:水见文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