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党史学习教育

读懂石光银的“没白活”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开发区党群工作部 覃正娥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6月29日,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石光银缓步走上领奖台,在雄壮的《忠诚赞歌》乐曲声中戴上代表党内最高荣誉的“七一勋章”。

  生于毛乌素沙漠南缘的石光银,自小吃尽了风沙的苦,为了躲避流沙侵害,他的父亲曾举家搬迁9次。眼见“沙进人退”局面持续恶化,连片的“不毛之地”让当地群众生产生活举步维艰,石光银下定决心:“以后就干治沙这一件事”。接下来的40多年,他坚持与荒沙碱滩不屈抗争,将治沙与致富相结合,彻底改变了毛乌素沙漠南缘“沙进人退”的恶劣环境。“干成治沙一件事,就算没白活。”这是石光银曾经许下的铿锵誓言,也饱含了“治沙人”一路的艰辛和不易。“没白活”,简单的三个字,石光银用了几十年诠释和定义;“没白活”,简单的三个字,石光银赋予它特有的内涵和深意;“没白活”,简单的三个字,石光银将它作为人生信条成为了“传家宝”。

  “没白活”,是见不得群众苦,苦战“狼窝沙”写下的一部“大漠传奇”。石光银吃尽了黄沙的苦,也见不得群众苦,带领群众植树造林,苦战3年,海子梁有了第一片绿洲,他响应党中央号召,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民股份治沙公司——新兴林牧场,承包荒沙地,卖掉家里的羊和骡子,干起了战天斗地的治沙事业。乡亲口中的“石疯子”靠着一股子韧劲和吃苦的精神驯服了“狼窝沙”,树苗从不到30%成活率提高到了九成的成活率,拔掉了穷根,写下了从“不毛之地”到“绿树成荫”的绿色传奇。

  “没白活”,是以百姓心为心,用良好生态环境谱写的一本“致富经”。石光银在25万亩荒沙、碱滩上植树5300多万株(丛),反复造林面积达35万亩,生态环境逐渐恢复好转。“林子的生态效益好了,经济效益就上来了,致富不再是一句空话。”进行低产林改造成为他新的计划,按照“治理荒沙,开发利用荒沙”的发展战略,走“公司+农户+基地”的路子,把治沙与致富紧密结合起来。在他的带动下,当地先后开办百头肉牛示范牧场、饲料加工厂、千亩樟子松育苗基地、千亩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千亩辣椒种植基地和生态林等十多项经济实体,沙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没白活”,是一生干成一件事,将治沙造林事业永续传承的“传家宝”。一生只干一件事,治沙造林这件事却不能止于他这一生。石光银将他攒了多半辈子的心得作为孙子石健阳学习林业知识的“传家宝”,“作为一名年轻党员,我想把学到的林草专业知识和高新技术带回这片土地,不光要把生态变好,还要发展好林下经济产业链。”25岁的石健阳高中毕业后选择了林业技术专业,已成长为懂得林业科技的第三代治沙人。“种树和培养娃娃是一样的,要精心呵护才能成材。”这是石光银对孙子石健阳的谆谆嘱托,亦承载着石光银这些年的梦想和坚持。

  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石光银犹如至暗时刻的勇士一般,在漫天黄沙面前毫不屈服,用智慧与双手智战“狼窝沙”,勇夺生态环境与经济富裕的“双胜利”。党员干部不仅要学习治沙造林背后的精神内涵,更要学习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大我”情怀,一心向党,终身为民,在党的伟大事业伟大征程中勇挑重担,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优秀答卷。
发布人:昆经开组轩 发布时间:2021-7-8 13:08 收藏 阅读人次:41820

初审:张兵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回复

112371网友pd8ivk发布时间:2021-7-12 09:29

没白活是好多人的心愿,也是简简单单的三个字,但是能够真正的做到没有白活真的是一家非常困哪的事情,希望我也可以向他们学习真真正正的做到没有白活

引用 回复

2以梦为马的小马发布时间:2021-10-12 15:48

“没白活”这质朴无华的三个字,是对他一奋斗不息、艰苦奋斗精神最好的诠释,是青年一代奋起直追的精神指引。

引用 回复